斜月三更门半开,夜长横枕心想歪。短命到今无口信,肝肠望断人未来。好了,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领略咱们奉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咱们下次再见吧!
这是一首诗,网友能不能吟诵出来呢!
床头上还有一些残留的金箔
天坑地缝的历史资料。
奉节天坑地缝名称的来历。
传说中的纤夫石~
瞿塘峡水位现在已经在赵贵林老师手指的地方。
过去瞿塘峡的一些景色和风光。
搬迁之前拍的全家福,摆放这么多壶的原因是赵老师希望当地居民多福多寿。
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书画家的作品。
这个牌匾曾经有人出高价购买,但是都被赵贵林老师拒绝了。
大家知道这个是干嘛用的么?
这个是1933年的结婚证,感觉好田园风。
在诗城博物馆里,赵老师将一个老民居完整的搬过来了,包括他的院子。
这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照相机。
这些都是咱们赵贵林老师在拆迁的时候,从百姓手中搜集回来的。
从老照片里可以看出,咱们的奉节老县城和江南园林风格相近。
这个沙盘是赵贵林老师历史几个月的时间弄出来的。
这个是奉节老县城模型。
历代碗碟…
现在开始进入重点啰!奉节古城历史的变迁,赶紧戳视频哦!
这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悬棺。
身后的这些都是咱们赵贵林老师所著的“奉节三国遗址”杂咏。
“诗城”的一大重要历史依据,来自咱们伟大的诗人杜甫,他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一创作于奉节。
求偶遇!
zJ8Eqfumu9d2i6O96rOgvV8E72z3i4w5VFdezQZ1l12rUYn5rRfQk9wT5H0pbRTq5k0nVk7x60QpvOYgUnV4gA==
我要去白帝城偶遇😍😍
奉节,也有着“诗城”的美誉。
这些都是近些年奉节编写出的诗集。
这些都是编写《夔州诗全集》时,全国各地诗人的来信,相当的珍贵。
这些都是赵贵林老师获得的荣誉。
2002年,老赵萌生了一个念头——筹建一个博物馆,保留奉节的历史遗存。为了这个梦想,58岁的赵贵林开始了“一生最后的奔波”。经过多方努力,老赵以奉节“大东门民居保护”的项目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那里得到20万元的起始经费,县里也给了两亩保护项目的建设用地。这些仅仅是开始。赵贵林把全部积蓄10万元拿了出来,并向做生意的妹妹借了20万元,东拼西凑筹集了80万元开始筹建搬迁。
赵贵林老师说道,自己为了去寻找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会去扒工地上的废墟,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古时候,有不少文人雅士在奉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相信不少网友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