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今天和大申老师一起谈笑古今,一窥昭陵疑案与初唐气象,我们第三期的直播节目也就结束了,下一站是哪里呢,又会有怎样的皇家故事等待着我们呢?我们下期再见!
石刻六骏中, 李世民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把它比作神马。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诗中也曾提到过“拳毛騧”,诗中日:“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狮子花是唐代宗时范阳节度使李德山进献给代宗李豫的一匹骏马,这匹马体毛卷曲似鱼鳞,通体有九道花纹,所以又叫“九花虬”。唐代宗把这匹马赐给了汾阳王郭子仪。诗人把“拳毛騧”与“九花虬”并提,说明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就等你来`
我就想看看名称最长几个字
啥时候去里面看?
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来约~
爱在绿地
我老家礼泉县昭陵乡上峪南村,距离昭陵两里路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图为昭陵六骏,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六骏的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呙”、“白蹄乌”。现存西安市博物馆,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勿忘国耻!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聊骚的大黄鸭
在哪里?
唐代先进的排水技术,保障了陵寝免受洪水之灾。
在昭陵俯瞰天下,千沟万壑的黄土,显示出一代君王的豪情。大申老师说,如果今天没有雾霾,在这里甚至可以看见乾陵。
昭陵残碑,如此厚重的碑在古代实属罕见,其中有个墓碑有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明清山门,整体是向上的台阶,越往上走地位越高。
昭陵工程是由出身于工程世家,先后担任唐朝将作大匠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
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太极宫。
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称“九嵏山”)。
昭陵就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5公里九嵕山的主峰。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
图为凌烟阁中魏征与长孙无忌的画像。他们的具体职责不同,放到现在,长孙无忌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委员长,魏征相当于检察院检查长~
有态度网友06mibS
唐太宗胸怀宽广,任人唯贤!心思没有用在玩政治上!
用墓葬地理位置表现方面,可分山上靠近陵山的近陵部分和山下平原部分。唐太宗的妃子和嫡出公主都陪葬在靠近陵山的地方,享受这种礼遇的大臣墓发现了3座,它们分别是魏征墓、阿史那思摩(李思摩)墓和阿史那社尔墓(墓主未最终确定)。魏征是贞观良相,太宗评价他“贞观以后,魏征之功”。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社尔都爵郡王,是北方突厥民族入唐为官者的代表人物。庶出的公主、王子和文武大臣大多陪葬在山下平原。显然,靠近陵山的陪葬者地位尊宠,而陪葬山下者则较次之。
唐陵陪葬沿袭了汉代制度:皇陵余地赐亲属、功臣、将相陪葬,给东园秘器。
昭陵大致上采用两种方式来表现陪葬者的亲疏与等级,一是用墓葬地理位置来表现,二是用墓葬规格来表现。
昭陵的陵名,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解释。古代谥法解释“昭”字说:“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 ”
古代谥法也有谥曰顺、贞、献等美好的字眼。
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于昭陵正南方献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岖,石料搬运不便,所以,历代的祭陵碑都立于北司马院内,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北司马院称为“祭坛”。
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最早的祭陵碑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所立,碑上尚存“监察御史赐绯鱼袋臣韩云卿述并书”15字。其次是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员所立的“御制祝文”碑。在30余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至少有7通,其次是清代乾隆皇帝,至少在3通以上。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当中,唯昭陵在其以后形成了“祭坛”。
唐时昭陵陵区严禁随便出入,至于陵区内的一草一木就更不得损坏。
《资治通鉴》载,仪凤二年,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树,按律当除名。大理寺奏报高宗,高宗大怒,“特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奏道:“二人罪不当死。”高宗说:“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多亏狄仁杰依法力谏,又罗列古代先贤事例,并明确表态:“臣不敢奉诏。”高宗怒气稍解,将权、范二人除名,流放岭南。
昭陵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陪葬墓的排列,也体现着浓郁的君主专制宗法思想。
这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时常前往怀旧。程知节是谁呢?大申老师说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程咬金嘛!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
昭陵自贞观十年(636年)首葬长孙皇后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埋葬唐太宗,营建工程才基本结束。除主陵墓道地宫以外,还在陵山周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唐太宗选择昭陵还有附加的政治背景。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寝要完全效仿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务从丰厚。但精通经史的虞世南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汉制既劳费了民力,还使盗贼生心,所以汉陵大都被盗,帝王的尸骨也被抛弃荒野,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他建议太宗应当向尧帝那样,因山为陵,陵内不藏金玉,并在陵外立碑予以说明 。虞世南所说的“因山为陵”既能节俭民力又能防盗的建议,为唐太宗最终决定选择九嵕山作为昭陵陵址,起到了思想和理论的启迪作用。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 。
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此碑立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当时提倡保护古陵,后来民国,新中国成立后都在修缮。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贞观之治: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2]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网易直播就是让你分分钟涨姿势,哦不,涨知识~
眷白
认真听课,长知识!
欢迎围观,专业讲解~
RQ9sKnSdGwYai0wQ2nmNwTOd2O+2jHAZW7sdAioN0lS9G0WDVe9A+F3BnhGd5kWN5k0nVk7x60QpvOYgUnV4gA==
游客找了个免费的导游,哈哈哈
唐太宗李世民雕像,大申老师说世民就是“济世安民”之意,后代为了避名讳,据说民间连观世音菩萨也渐改称为观音菩萨。
大申老师的精彩讲解迅速引来周围游客围观。
板凳已搬好!
RQ9sKnSdGwYai0wQ2nmNwTOd2O+2jHAZW7sdAioN0lS9G0WDVe9A+F3BnhGd5kWN5k0nVk7x60QpvOYgUnV4gA==
申老师好,认真听课
大申老师开始介绍昭陵,昭陵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嘉宾名片】申威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就读博物馆学,研究生就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方向商周考古。硕士毕业之后,先后前往上海、辽宁、安徽、广东和福建参加考古发掘等工作,目前在渭南博物馆考古部工作。
本期直播,带大家探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墓-昭陵。玄武门之变真的是处心积虑?他是凭借什么收服了瓦岗寨群雄?他是不是真的好色,为何偏偏落下武则天?本周日下午,小编带着“关中拍客”主笔人大申老师,带大家一起探寻昭陵,还原一个真实无妄的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