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时代 什么样的消费业态能活下来

开始时间: 2017-08-10 13:30:00 9.78万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点击按住拖动小窗

关闭
08月10日
    • 18:00
    • 17:00
    • 16:00
    • 15:00
    • 14:00
    • 13:00
  • 08月07日
    • 13:00
还没有新内容哦
上面有新消息哦
加载中...
  • 8月10日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2

      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给我们做出的精彩分享及激烈讨论,也感谢现场观众的陪伴。今天论坛到这里全部结束了,我们冬季再见。感谢大家!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1

      王强:时间的原因,刚好李丰先生阐述得比较充分,其他嘉宾应该有一些精彩观点但我刚才已经看到倒计时牌了,这次机会非常难得,我们探讨了新的渠道,刚才是说到了新的用户群、新的人群,原来计划还有环节关于新的产品,主办方网易刚好推了研选,也是新产品创新非常好的代表,这些方面是围猎万亿消费人群市场不同的着力点和思考点和方向,今天重点也说了渠道,人群稍微涉及了一点没有太多展开。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1

      比如说我们在互联网上投过的企业,他们都在小城市里开,比如说我还投过一个酒,那个酒叫江小白,当然现在做得很好,那个酒也是从区域性市场,从重庆开始向周边辐射,现在辐射到了全国。导致的结果是还没有纯电商那样那么快辐射全国,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这一块,如果国务院的这个规划得以准确实施,最终会出新一些来自于14个大型城市的生活优秀品牌和来自于另外7亿或6亿人广义上的生活方式的中型或者叫普通品牌,像沃尔玛、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品牌。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1

      为什么说到今年1月份才有结论呢?是因为今年1月份出了一个政策,说北、上、广、深叫国际大城市,但保持原则上的常住人口不再增加,新辟了华中、华东、华北、华南四个区域的大城市,下一步是我们国家进行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3-5线城市,如果政府这个规划决定了中国以后10年在整个人口分布上的规律,它就会形成这样几件事情,高线城市,我们把这14个城市大概会出一些中高端的品牌,但是它们所代表的人口比例如果政府规划的这件事得以实施的话,我们讲这十个城市达到一千多万,常住的四个达到两千多万,加起来是两亿多人口,假设考虑中国城镇化建设当中能够真正最后转化出,随便讲一个数,9亿人口,到所有的城镇化,一、二、三、四、五列平了,大概占了另外6-7亿人口,在这个人口基数上做起来的生活方式品牌在绝对规模上可能会大过这两个亿的人口。但是这两亿多人口形成的品牌可能会相对小贵,有点调调要求不高的,所以中国最后如果国家规划的城市是一个能够实现的,我们在中高端品牌上会更像日本。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1

      所以说你做到了东京做完了,基本上就算是你占领了日本。美国的城市格局非常不一样,叫人口的分散度比较高,并没有形成中心的集群城市,我们在回答中国这个问题的时候很痛苦,在没有这个政策之前。简单讲就是这样两个结论,中国会北、上、广、深为主,再加个别的形成超级无比的“东京类城市”,还是会中国把一、二、三,甚至再往下,各线城市的人口都形成相对的规模,而不是绝对的集中。这是最难回答的消费问题。这个问题将决定所有的消费结构。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1

      答案就是中国的高线城市了中国的低线城市会各自出较多的品牌,来自于非一线城市的品牌可能在总量和规模上最后是最大的,大概结论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跟美国和日本有关系?今年中国1月份出了一个什么政策呢?关于中国整个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这里边的差别是什么呢?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是因为它的中心城市化极其明显,换句话来讲,东京代表着绝大部分或者大部分日本的消费能力和人群。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0

      李丰: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你就非常清楚了,这个例子背后是一些别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先看美国,我刚才举了一串例子,如果你回去查,所有的这些世界最知名,当今的国际消费品牌,没有一个是大城市出来的,全都是小城市出来的。大家老举例子说7-11,如果你举了7-11的例子的话,你知道7-11最开始买了美国7-11品牌授权是从东京开始,是在东京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做到一个力度之后才做成的。这两个例子差别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美国是所有的这些当今著名的消费品品牌国际化最大,包括沃尔玛,全都是从小城市开始的,但是我们经常讲7-11是从东京开始的,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在去年年底内部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探讨,直到今年1月份国家出了政策,这个问题才算有了一个答案。答案先讲,因为大家要吃饭要先走。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0

      韩微文:我也是非常同意,现在因为技术、因为淘宝、因为微信,其实所谓的一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差距,包括用多少年能从消费的习惯和品牌的下沉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我谈谈我亲身的经历,因为我家住在上海城乡接合部,我旁边就是一个镇,所以是比较标准的三线,甚是四线城市,有一条主线,都是以前的361度、卖手机的,非常标准的。但是我就发现过去这一两年的变化非常大,他们也搞出来了新型的社区购物中心,里面也有星巴克,也有屈臣氏,也有电影院种种。我经常跟老家的阿姨聊情况,你们那里到底有多少人网购、会不会用手机等等,确实发现变化非常快,不管是品牌,还是整个渠道的变化大大地拉近了三四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距离。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10

      陶冶:现在很多同行或者小伙子们进到三线城市去创业,去开便利店,他们三四年前去的时候我去看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完全没有机会,不能可干。三年以后,他们在当地也挣钱了,几百万的投资额,干得也比较辛苦、比较勤奋,但是几百万的投资在当地能干到百店级的规模非常不容易,百店就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当地批发市场都有店,批发市场的老板都得老老实实跟着你走,大概是这么一个量级,而且他们卖东西的时候,商品的档次跟北京的档次的差距就变得很小了,包括像里面的一些个产品跟我们的距离在拉平,像景田矿泉水都卖得很好。所谓90后或者85后(核心是85后)这么一个距离在互联网的包容下面,确实出现了一个文化的断层,我们看到在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在拉平。三、四线城市我们愿不愿意去?北京多洋气?那个地方走路20分钟恨不得就到城边了,找不到可玩的地方。另外这些市场总体比较小,一百来个店找不到可开的地儿,一百个店销售得再好也没有其他的地方了。但是这种消费升级已经发展得很快了。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1

      现在太多消费升级包括零售新零售的探索都是在大城市展开,都是围绕所谓的新锐人群、白领人群、中高端人群,这些词大家都很熟悉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这些机会往下几级人群走往下几级城市走有大的机会,另外跟这种机会匹配的业态应该是怎样的?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0

      它进到美国时已经有大的百货公司,把零售开到1万人的小镇,这里就出现革命性的事物,它重新去找到一些人,西尔斯更夸张,当时农民没地方买东西,他到处投递邮购公路,按照邮购公路打电话给我,或我的人定期到乡下去,找我的人确定下了订单最后送过来,这是新的人群的发现。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0

      圆桌探讨下一个环节交流一个有趣的问题《富甲美国》讲创立沃尔玛的过程,那个过程和德鲁克描述西尔斯创办过程是一样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过程,比如家庭主妇穿的袜子破了几个洞,原来一美元买到一双袜子在我这买五双可能质量更好。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0

      这个现象是我刚才的问题,如果线上线下没办法像盒马鲜生说线上线下占比这么早并驾齐驱来看,会发现这个模式是虚构,至少线上部分没实现是虚构。如果它能证明是成功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就出来了,一个企业出来时它的收入来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渠道来源。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了,中间有非常多的不同,如果成立的话说明这种不同是可以被克服的。刚才的问题跟那个案例有一点点关系。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0

      但像盒马的确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它这个时候就把线上线下收入来源的权重摆得都很高,甚至作为线下店把线上营收的来源看得比线下还要重,这还是比较有意思新的现象。像国美原来有很好1600多家的线下店,现在线上部分怎么做服务,或全球化有它的合理性。方总表达时就没有表达,我这个店三公里之内线上订单占比是多少,感觉用不了多久线上订单在整体1600家店就占多少,这是新的一个现象。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8:00

      我现在观察在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比如用户的各种习惯用户服务习惯深化方面没有问题,好比你给顾客微笑一样,这个技术应用只要对顾客好没人会排斥他。无论你是线上或线下的企业,你把另一部分像方总,假定对线上自营那部分量,当然这么大体量不太可能去天猫买,如果是普通单一品牌可以去天猫买,它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一个事,适当做一些处理就好了。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9

      王强:因为我观察盒马鲜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对外表达时会强调一个指标,说线上订单的占比,比如比起好邻居盒马是很新的企业,一开始会把线上订单占比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去谈。我自己简单推敲一下,这里边有两个意思,第一是线上线下两条线都有,第二是线上成本可能cover不了,不说这个可能商业模式表达上就有问题。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9

      最后一个是人的变化,前两天有人采访我问什么叫新零售什么叫旧零售,我说很简单我干的是旧零售他干的是新零售,我们缺的是对新时代消费者的感知。我们是老企业,我能感知到不等于我们企业感知到,对消费者的感知包括新技术的变化,包括盒马鲜生的案例,换另一个企业不能做这样的尝试。这种机会我认为中国消费品、中国零售才刚刚开始。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9

      今天看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再往后面是技术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刚刚讲到,今天创业方式彻底变了,我刚刚毕业时做广告公司,能够面对媒体别人不敢谈我敢谈,今天不是产业一定会拉平的,技术中会产生很多机会是我们要关注的。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9

      二是渠道,便利店比较火每个星期有人约我要谈这个谈那个,火在哪儿?核心是渠道的变化、渠道的变革、渠道的升级,顾客对他买东西以前是要寻找那些,像淘宝最典型,买东西找、搜是买东西。到便利店里去,这瓶水不喝能渴死吗?不可能。到那个点时买水喝一下,它对你帮助微乎其微,到这个点上就想喝杯果汁,渠道的变化是要融入到消费者当中去的,更多是生活习惯的重塑。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第三个我们看到所谓升级过程中,刚才是两个消费品,它核心是制造业的重构、供应链的重构这里机会多了去了,今天90%的企业面对的要么是自己转型要么被淘汰。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第二个趋势是耐用品的升级。耐用品升级后面是生活方式的升级,刚才国美也讲了他们有这个数据,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生存的升级。像我妈从来没用过电脑的人,成天在微信上发红包发得不亦乐乎,这是耐用品升级。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所谓的消费市场说我的感受,几个东西,第一是消费品升级,它后面是供不应求到今天的供过于求,方向是精、少,以前一顿饭吃半斤肉现在一两都费劲,这是变化。比如买衣服,可能买一件衣服一年穿不上一次,但这是消费升级的第一个趋势。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这是线上还是线下?如果成功把线下转成线上交易,这个核心是数字化的,“围猎万亿升级的数字化市场”消费到底是什么这块应该是我们探讨的。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为了追求所谓融合的专业,真的找不到所谓融合的点在什么地方,比如好邻居大概两年多了,我们有差不多近亿条详细的交易数据,今天目前谈不上规模化的数据,但这个数据已经能产生规模的利润了。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这几年产生线上线下这个词,变成两波人在对立,这是很快会翻篇了,每一个技术变化肯定有颠覆,我们小时门口赶车大爷失业了他被颠覆。作为从业者考虑如果你的技术和方向没法匹配赶紧放弃、赶紧改行、赶紧干别的,或赶紧迎头赶上,我看国美也在做各种各样转型的尝试。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8

      陶冶:我三四年前放弃线上线下的看法,我小时最梦想的职业是开车,司机很牛,在我们上大学时有一个职业叫打字员。任何一个新的技术传播方式,它来时会改变原来的业态格局。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7

      王强:陶总怎么看?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5

      另外对于企业自己来讲,如果能线上线下打通对它来讲会有很大的好处,消费者购物的信心及更容易获得线上线下同利获得消费者更好地达到,而且更好地产生消费者的黏性,否则很中肯的消费者到了线上会丢掉,相反也是这样的。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5

      马荷芳:我觉得现在互联网网上购物已经飞速发展有很多年,现在增速是在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达到顶端。如果作为一个大的零售企业来讲必然寻求下一步的发展增长在哪里,现在整个社会零售总额10%几是电商,假如说能达到20%,如果那80%不去做肯定没有办法做得更大。对于这些只做线下的企业来讲,线上这20%要不要?根据过去的观察,如果线上做得不好,零售商或品牌商,尼尔森的很多客户如果在线上晚走了一步就要花几年的时间来弥补。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大的趋势来讲,没有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这是从大的两块来看。

    • 直播员 网易财经 17:55

      之前方巍先生谈到国美已经做到37%的差异化商品的时候,他可能再去做线上就有一定的竞争力了,当然,我们还要再看你们进一步怎么发展。因为看全时的话,它的有机和自有品牌的占比就非常之高的。所以亚马逊才会觉得它有投资的价值,如果它卖的都是,你去全时的话,里面没有保洁、联合利华的产品,如果同样投资一个沃尔玛的话,投资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

住手 , 网络出错了。
屏蔽举报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