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时光边缘的侗族古村落

开始时间: 2017-08-22 09:30:00 41.22万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点击按住拖动小窗

关闭
08月22日
    • 11:00
    • 10:00
    • 09:00
    • 08:00
  • 08月21日
    • 14:00
还没有新内容哦
上面有新消息哦
加载中...
  • 8月22日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1:01

      各位网易的网友们,本次直播到这里就结束啦~大家是否也有一种不舍的感觉呢?侗族真的是非常好客的一群人,牵着手围成圈,跳起了“侗族哆耶大团圆”舞蹈,简直太棒了!
      “寻找身边的古建筑”第四期直播到这里就圆满完成!谢谢大家的观看,我们期待下次的见面!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56

      【这次来到侗寨实地探究古建筑,了解它们的历史,请问您对这次青年学子调研有怎样的建议呢?】
      省政协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报刊负责人 杨天兵向我们解说:作为主办方,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调研团队历史系大学生从课堂走到乡村,通过自己的眼睛、调查来发现建筑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参加完田野调查后,需要写出调查报告,希望这次调研团队的成果,能引起省政协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视。
      对于本次活动,给你们的表现打满分。在之后的专题协商会上,希望调研团队展现调研的成果,有更好的表现。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55

      【村子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少有青壮年,大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这样在有侗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断层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您对侗族文化的传承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吗?】
      怀化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欧阳建国向我们解答:对侗族文化的传承有三个方面的建议:1、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需积极的帮助和支持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渊源;2、做好村镇历史档案的收集和保护工作,给后一代人记录这些古村落历史文化;3、从青少年抓起,树立保护乡村文化的意识和挖掘侗族文化,通过这些保护措施,进一步对乡村文化挖掘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50

      【县政协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具体有哪些工作呢?】
      通道县政协主席 赵宝平向我们解答:侗族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百里文化长廊。近年来,政协围绕古侗寨的保护和完善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走访、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了古侗寨的文史籍。以说故事的形式详细的介绍几十个古侗寨的形成、姓氏的渊源、民俗民风等方面。
      政协委员一直都很关注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政协通过深入的调研,撰写大量的调研文章。其中,关于挖掘,丰富古侗寨文化旅游内涵的调研报告,荣获湖南省政协系统 理念调研文章一等奖,有利助推了工作的开展。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50

      【对于古侗寨的旅游开发,具体有哪些规划?规划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通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蔡迪文向我们解答:我们认为保护重于开发。通过规划,制定了侗族村寨申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同时,制定每一个侗族村寨保护利益以及旅游发展的详细规划。
      在开发旅游方面,保护与开发是互相促进的,侗族村寨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名俗价值,保护好侗族村寨,是我们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保护侗寨要注重对侗寨的修缮,完善基础设施。风貌的政治、环境的整治让侗寨更加靓丽。既保护侗族村寨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又要提炼每个侗寨的特点,突出它们的特色,要注重有度的旅游开发和深度研究。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40

      【侗寨正在积极的进行申遗,侗寨申遗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通道县旅发委副主任 龙国忠向我们解答:对于侗寨申遗的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1、现基本已完成申遗侗寨的编制规划,同时编制规划的出台给侗寨申遗地的建设起了很大的规划作用。2、对于侗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清华大学、 广州大学、吉首大学、怀化学院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他们的密切协作,侗寨申遗的文化价值研究,形成了对鼓楼、寨门、萨文化、民族信仰以及民族服饰习俗等的整体文化观。3、侗寨申遗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好的的改善。近年来县委政府在申遗地的各项工程,实施了污水治理、河道改造、交通道路改造等取得初步性的成效。而且,最近几年进入到申遗侗寨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侗寨申遗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38

      【侗寨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吗?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有信心把古建筑做好传承吗?】
      坪坦乡乡长 吴贤向我们解答:古建筑的传承是必须要传承下去的,虽然在现代文化当中跟古建筑保护有一定的冲突,也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必须克服困难。那么从这3点来做,有利于缓解矛盾:1、完善分配,坚持全员参与。整个侗寨门户全部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大家都有受益和收入,参与度、保护的力度就会提升。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根据旅游需要,适当开发用于服务旅游,对于古建筑需要完整保护的必须保护好,有效的结合。3、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古建筑人才的培养,这样传承人才能接得上来。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34

      【侗族建筑工艺传承的现状是怎样的?有多少人会这些工艺,又有多少人现在在学这些工艺呢?】
      通道县侗学会会长石愿兵向我们解答:侗族木构建筑的传承问题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目前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第一,社会现代建筑的材料变了,以前山上的杉木被砍伐的较为严重,现如今要建设高楼,大的杉木已经找不到了;现代建筑主要是以水泥砖头为材料,材料减少之后,木制材料的减少导致当今社会很难再建完好的鼓楼。第二,国家目前还没认可木制工艺,增加了鼓楼维修的难度。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33

      鼓楼的构架形式为穿斗式结构,鼓楼虽然重檐较多,但是只有两层,它的屋顶主要通过内部的四根长柱子和周围十二根短柱支撑,四和十二分别象征着一年中的四季和十二个月,寓意着万物循环,永不衰竭。鼓楼上部的结构主要通过八根柱子,凿隼穿枋,层层加瓜,向里缩退,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下大上小的重檐屋顶。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32

      鼓楼顶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和攒尖式,攒尖式式一般会有一个直指天际的装饰物,当地木匠师傅称为“宝塔尖”,用一根长约3米的木柱或铁柱利于顶盖中部,并套上由大到小的5-7颗陶瓷宝珠,使顶尖成葫芦型,犹如塔顶,凌空而立。还有的,在葫芦顶上有着一只飞鸟,迎风而立。展现了侗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也有一些地方会把鸟头朝向另一座鼓楼的方向,意味着可以飞过去和那一座鼓楼顶的鸟儿分享食物,表达侗族人民对人人有饭吃这样安稳生活的向往。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9

      我们可以看到,鼓楼顶上有一只飞鸟,雕刻飞鸟寓意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崇敬。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9

      垂花: 占天不占地的装饰,增强鼓楼的灵动性。飞檐刷白漆防腐蚀。檐角有一些纹饰,绘龙凤或花鸟鱼虫,寓意吉祥吉利。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8

      这个不落地的檐柱的柱头,有些木匠会像我们看到的这样,将它本真的样子呈现出来,但是也有一些工匠会选择把它雕刻出一定的形状,叫做垂花,也叫垂桶、悬钟,木匠原本是在建楼过程中避免浪费剩余木料而加以利用的,后来逐渐成为了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垂花出挑屋檐,占天不占地,既节约用地,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像我手中这张图就是不同的垂花,你们看这个像什么?没错,木匠把它雕做灯笼型,起到装饰和做吉祥征兆的作用。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8

      【侗族鼓楼的建筑特色——内寨古楼】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4

      建立自媒体平台,有助于人们了解侗族的文化,增加年轻人对家乡的感情,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助力侗族文化的传承。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3

      侗世界自媒体创办人 杨学辉: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它们是侗族人小时候的游乐场。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21

      看过了美丽的侗族建筑,也听了侗族大歌,那是否了解侗族人民的想法呢?今天请到了侗世界自媒体创办人 杨学辉和我们说说现在的侗族人民是怎么样看待这些侗族古建筑的。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19

      侗族人种植糯稻,主食以糯米饭为主。由于糯饭比较难消化,所以其他肉食蔬菜大都会经过腌制加工成酸菜,有助于消化。(图片来源网络)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16

      通道县侗学会会长石愿兵:侗族是礼仪之乡,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和谐,无论是否认识,人们碰面就会打招呼。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15

      市政协常委、民盟怀化市委秘书长 兰燕:古建筑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还对我国的国民素养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所以把保护开发古建筑和整合民风、民俗、传统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把古建筑和民宿相结合,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12

      有幸邀请到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 杨芷清
      杨主任:在侗族人眼里,歌养心,饭养身。2009年,侗族大歌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的特色:原生态,无主持,无伴奏,模仿高山流水的声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怀化市有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侗族大歌,侗戏和侗锦也是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09

      侗族服饰以蓝色为主,她们热爱佩戴银饰,银饰上雕刻龙凤,寓意吉祥。每逢节日,她们才佩戴银饰。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07

      【侗族大歌《捶布歌》】歌词大意:上山劳动要齐声,歌堂唱歌音要齐:捶布咚咚似歌唱,声声捶布声声齐。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05

      【侗族人文艺生活的见证地——戏台】民间老艺人会在鼓楼排演侗族大歌和侗戏。
      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实的。侗族大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在曲式上紧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合唱中自由和谐地出现多音部,在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见的。侗戏就是在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因此侗寨中总有一个“万年戏台”,用于侗戏表演。而当有外来的客人时,侗族人会用唱歌的形式表示欢迎。现在舞台上呈现的就是侗族大歌。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10:01

      侗族的斗拱和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不一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制成。他们如何确定斗拱的尺寸呢? 墨师通过一把尺,记录所需的数据,不需要任何图纸。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09:59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制结构的精华,小方木称为斗,长木头称为拱,通过隼接方式结合在一起。

    • 主持人 网易湖南 09:58

      鼓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有270多年的历史。

住手 , 网络出错了。
屏蔽举报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