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赤峰先民们就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红山文化,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投射到了中华大地,赤峰是最早孕育中华文明的地区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了聪慧勤劳的赤峰人。本期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围观!“伊利情·我是家乡代言人”赤峰专场,明天继续走起,明天见!
秦博说,未来,赤峰博物馆将会继续“让文物讲故事,讲好赤峰故事。”
秦博介绍,赤峰博物馆馆内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组),80%为考古发掘成果,部分为征集、捐赠品。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中一级文物103件(组),二级文物228件(组),三级文物854件(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雕人像、赵宝沟文化凤型陶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西汉王莽铸钱陶范、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都属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现在,我们请到了赤峰市博物馆副馆长秦博,请她进一步为我们解读一下红山文化。
我们刚刚相继看了金代赤峰、蒙元寻踪、草原姻盟、清代蒙古族风情,了解到,自金代及蒙元以来,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你觉得过瘾吗?
赤峰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样发达,其中《甘珠尔经》是赤峰博物馆的一部馆藏精品。甘珠尔经原藏于青海塔尔寺。公元1906年,被“法王勘布”带到了赤峰。这部经书全套111册,全部手写而成,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农学和哲学等等。
在满清展厅里,各种公主官服、金饰、刺绣……无不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繁华,穿越时光隧道,仿佛看见蒙古族公主款款而来。
到了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起,满洲贵族便开始了与蒙古王公的和亲通婚。据不完全统计,满清皇室年后有二十几位后妃出自蒙古。赤峰地区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年间,共有七位公主下嫁,目前,赤峰地区开掘出来的完整的公主墓地就有两处。
到了元朝,赤峰地区再次迎来了它的辉煌,因为弘吉剌部崛起了。元朝时,弘吉剌部首领特薛禅跟随成吉思汗征战有功,成吉思汗为其封地,即今日赤峰。成吉思汗第二儿子窝阔台当时作为大汗下令:弘吉剌氏生女世代为后,生男世尚公主。元世祖忽必烈著名的皇后察必就出自弘吉剌部。
公元十一世纪晚期,辽统治下的女真族逐渐强大,最终覆灭了辽国。赤峰地区在这个时期从中国最强大的政治中心转为金朝北部边陲的军事重地。
看完契丹王朝的文化,你对这个时期的赤峰地区是否有了更多了解呢?别着急,我们继续走进金代赤峰,进一步挖掘神秘的红山文化。
契丹族不光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有自己的独特发型,叫髡发发型。男女老幼,造型均有不同,在已知的少数民族当中,契丹族的发型是最多的,有三十多种。
契丹这个民族缔造了繁华的契丹王朝,在当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即契丹文字。可惜的是,随着契丹族的灭亡,契丹文字也随之消亡了。
辽时期的契丹族的丧葬文化也十分发达,棺木从选材到制作,以及下葬后的方位都十分考究。
你知道澶(chán)渊之盟吗?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这一纸停战协议就发生在辽时的赤峰,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猛戳视频,听听白鹏的讲述吧。
白鹏介绍,在辽代,赤峰地区出土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物,有生活用品、耕种工具、武器等等,从侧面再次反映出赤峰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辽代出土的各种器皿都已经有了更为精致的彩釉上色,以及精美的花纹。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和手工业的繁荣。
在第三展厅里,小编感受到了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帝国所创建的草原文明。辽代陶瓷器、建筑、丝织品、马备、宗教信仰、钱币、壁画、金银玉石器、丧葬习俗等是契丹—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一来领略契丹文明的文化魅力吧。
走出青铜器时代,又进入了契丹王朝。对赤峰来说,辽代格外重要,这个时期的赤峰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胡服骑射的故事你听过吗?“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表现出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的赤峰哦!
在直播过程中,博物馆里陆陆续续地进来几波参观的人群,他们专心致志又津津有味,红山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红山文化名扬四方。
今日赤峰有着“有色金属之都”的美誉,但是其历史是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的,看看这些磨具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