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我们今天的直播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通过直播,近距离接触了这些潮汕人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代表了厚重的潮汕传统文化,也是一部“活着的”潮汕文明史。见证非遗传奇,品味潮汕文化瑰宝的魅力,感叹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潮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等着更多人去努力。希望我们更多优秀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在世界绽放美丽的光芒。我们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继续关注网易潮汕,我是主播斐斐,我们下期直播再见!
现场
林老师现场演绎《雁南归》
林老师骄傲地讲到,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潮乐!
林英苹老师的演奏单色纯美、圆润、清新典雅,演奏技巧娴熟全面,具有热情流畅而不失委婉含蓄之风格特点,让人听了很舒服。一曲潮乐,一壶茶。这样不仅是活着,更是精致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这里来看一下潮州筝
林老师还曾经于2003年接受了领导的接见
林老师现场用潮州筝为我们演绎了一曲《雁南归》
林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弹奏
二00六年应邀赴美国参加《中国国宝级音乐家专场音乐会》,成为首位在林肯中心奏响潮州筝曲的潮汕人。录制出版多张个人独奏专辑《林英苹古筝独奏》、《南派筝曲精选》、《汨罗江幻想曲》、《潮风》、《筝情永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雪山春晓》等。编写出版古筝教材《从零起步学古筝》、《古筝基础大教本》及曲集《我最喜爱的古筝流行与经典》等。
这里来看看林英苹的书籍
林老师撰写论文有《潮州筝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潮州筝曲的审美取向》、《现代古筝演奏的心理调适》、《乐苑奇葩—潮州音乐》、《薪火相传 潮音不绝》、《建国以来筝乐作品创作历程》、《如何用“筝”的语言演绎歌曲》等发表于国内各大刊物。
艺术生平被收录《中国音乐家辞典》、《潮州音乐人物传略》。
林老师气质高雅、性情温和,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特别是潮州筝。
林英苹:国家一级演奏员。
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人。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古筝专业。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古筝独奏演员。现为汕头市潮乐传承保护中心艺术室主任,广东省音协古筝学会理事,广东省潮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汕头市音协理事,汕头市音协潮州音乐研究分会理事,潮州筝学会顾问,全国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林英苹老师二十多年来活跃在古筝舞台上,对古筝事业孜孜以求,近两年来注重于潮州筝艺的探索,致力于潮州古筝事业的发展,力求把现代弹筝技巧溶入传统潮筝演奏之中,是潮州筝派最具实力的继承人。那现在我们就跟着林老师一起来抚琴品味指尖上的非遗艺术。
现在来到的是汕头市潮乐传承保护中心,眼前这位是国家一级演奏员、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人,林英苹老师。
主播斐斐带我们来到今天直播的最后一站,一起来听听悠扬的乐曲
这里来看一下这幅由丁明老师创作的《汕头印记》
看着丁老师在认真地修整期间,小编来介绍一下传统印章:
传统印章可以说是中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了镌刻者的技艺手法、个性语言和学识修养,并且在选字、笔划、布局、章法、造型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成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此次由丁明创作的《汕头印记》系列印章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工艺,又融合了现代的题材,充分地展示了印章镌刻技术的独特魅力。
讲到为啥选用“永”字,丁老师解释到:“永”字,包括了点、横、竖、撇、捺各种笔画。
“永”字已基本成型
一起来期待丁明老师镌刻下的“永”字的诞生……
丁老师拿出了师傅传承下来的、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工具准备来镌刻
打磨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构图。值得注意的是,印章印下去是正的,所以在刻印章的时候,刻字需要反着刻,这也是最具有难度的一个步骤。
刻印章是首先要打磨,打磨的时候要注意把印章打磨到光滑,这是最重要的第一道工序。
丁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潮汕地区独特的镌刻技法
丁明老师讲到,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自2015年以来,他每年定期为全省印章行业开设讲座,传授知识。将在该公司开设工作室及技艺传习基地,设立技艺展示厅,收集整理编辑潮汕刻印名师的作品资料集。让印章镌刻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由手工镌刻的印章技艺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印章是汉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手工镌刻,它明显地体现了镌刻者的技艺手法、个性语言言和学识修养,且在选字、笔划、布局、章法、造型所显现的形式美,成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对研究我国的印章历史沿革、印章篆刻流派、印章学的考古应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印章镌刻工序是:印面磨平、分字打格、书写反面文字、操刀刻字、加深平底、銼边修整等六道。由该技艺镌刻的备案公章所固有的“凭信”、“证明”功能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而被列为特种技艺行业。
印章大致分为篆刻印章和公用印章两大类。篆刻印章主要应用于书画题识;而公用印章具有凭信、证明、指示、标识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流通领域。
而由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创作的《汕头印记》印章拓印作品被汕头市博物馆收藏,现在丁明老师将向我们介绍他如何镌刻出汕头印记的。
印章,亦称图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艺术奇葩。中国印章,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印章的产生是根据人们的交往、交易等的需要应运而生。工匠们以刀代笔,就能将姓名雅号、花草鱼虫融入一个小小的印章内。在上世纪中期,印章的使用在潮汕地区乃至海外都曾经盛极一时,甚至还是侨批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现在我们又将来认识另一项潮汕“非遗”,那就是印章镌刻。
“小桥流水掌中画,燕剪春风百花开”——这是汕头著名电视主持人许友文赠予陈小燕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