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就打赢脱贫攻坚战答记者问

开始时间: 2019-03-07 10:45:00 9.22万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点击按住拖动小窗

关闭
03月07日
    • 12:00
    • 11:00
    • 10:00
  • 03月06日
    • 18:00
还没有新内容哦
上面有新消息哦
加载中...
  • 3月7日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刘永富:
      谢谢大家。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刘主任,谢谢各位记者。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我们在全国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建了一个社会扶贫网,现在注册人数4000多万人,贫困人口有什么需求,经过管理员发布,在网上实现对接。到目前为止,快两年时间,发布了400多万个需求,对接成功300多万个,还是挺有成效的。下一步,准备把贫困地区的名特优、绿色有机产品,比如说青藏高原的青稞、牦牛、南疆的大枣、核桃卖到城里去,青稞降血糖,牦牛肉营养美味,新疆的核桃、大枣品质好,农民增收,城市人买到合适的产品,通过电商,压缩中间环节,两全其美。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甘肃陇南的贫困人口通过“电商+扶贫”,2015年人均增收430元,2016年人均增收420元,2017年人均增收710元,2018年人均增收810元。非贫困人口增收比这个还要多。通过电商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甘肃陇南的农特产品现在没有卖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转变了观念,靠自己的劳动来致富,市场要守信,要有质量,要有品牌的意识,要有现代化的手段。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我觉得,村里应该有互联网,应该有电商,兰考这方面还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是可以通过扶持开办电商的,他们还可以去陇南学习。确实像你说的,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做,要坐上时代的快车。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典型案例,2014年开始,在甘肃陇南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城市试点,甘肃陇南是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和四川交界,2013年时有80多万贫困人口,现在还有小20万。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刘永富:
      兰考和井冈山是2016年脱贫,2017年宣布的。脱贫后,他们在继续做巩固的工作。张庄我去过,脱贫之前去过一次,脱贫之后又去过一次,相隔两年,变化比较大。我有两个感觉:第一,张庄没有大拆大建,农村那些房子修一修、整一整,就地整得干干净净,很有品位,你们可以去看。第二,没有见着闲人,大家都在干事,都在干活。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27

      ​河南报业全媒体大河报记者:
      2017年,兰考县率先实现脱贫,我们连续三年跟拍了兰考县张庄村闫春光的脱贫故事,今年我们去回访的时候发现,闫春光去年靠着卖小磨香油赚了二十多万,实现了小康。但是记者发现,他还没有开网店。请问刘主任,我们在技术扶贫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助推脱贫攻坚战有何安排?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9

      再一个,到村、乡镇一级的项目资金的使用要公示和公告,要群众监督,当然这是制度上的设计,建档立卡、建项目库、公示公告。即使是这样,仍然会有一些顶风作案、违法乱纪的。最后我们就是一招,轻微的纠正,严重违纪违规的就处理、处分。比如有的地方,低保吃回扣,危房改造搞猫腻,判刑的都有,这不是重拳出击吗?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威慑力量,谁要想动扶贫这个奶酪,或者败坏脱贫攻坚的名声,我们也要严肃处理,不能让他得好处。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9

      但是,弄虚作假仍然会有,最近也查了一些村、一些户识别得不准。主要原因是有的村基层组织是软弱涣散的,还以为跟原来一样,想怎么整就怎么整。现在不行了!这是建档立卡。资金项目管理要公开公平公正。比如,我们现在资金很多,以前是挤占挪用,现在违规的资金从2013年的15%降到去年的1%,大量资金有的趴在账上,不敢用了。我们搞项目库,按照脱贫攻坚的规划,按照当地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能做什么,我们先把项目找出来,等钱来了以后,就从项目库里选,经过论证,这里面的猫腻就会少。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9

      对谁是贫困户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符合条件的进行建档立卡,对致贫原因是什么、谁来帮他、采取什么措施、帮得怎么样、是不是脱贫了、脱贫了以后怎么样,都要进行记录和跟踪。即使脱贫了也要跟踪。所以,建档立卡系统既是共和国脱贫攻坚的档案,也是我们查处各种问题的依据。像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考核,查的数据都是从这个库里抽出来的。如果搞弄虚作假,我们可以通过建档立卡系统和实地考察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是这么回事,就记一笔账,最后要处理的。所以,想搞弄虚作假就要掂量掂量了。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9

      刘永富就脱贫攻坚中的腐败问题答记者问

      刘永富就脱贫攻坚中的腐败问题答记者问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8

      刘永富:
      我们对优亲厚友的、弄虚作假的、搞形象工程的、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已经重拳出击了,这几年查了不少案子,也处理了不少人。处理人、查案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防治这些问题,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能够优亲厚友,为什么能弄虚作假,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过关?要从制度上考虑,做好顶层设计。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关注的是关于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有贫困群众反映,个别扶贫干部存在着优亲厚友的行为,甚至是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所以想请问刘主任,在今年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的问题上,将如何“重拳”出击?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8

      刘永富:金融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刘永富:金融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7

      当然,在这里面,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防止有些地方打着扶贫的旗号变相举债。还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像扶贫小额信贷,去年最多的时候,逾期有30多个亿,我们很快采取措施,加强监测,逾期率从百分之一点几降到现在的0.4%,应该说资产质量很好。脱贫攻坚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为“三大攻坚战”都是互相促进的。当然,我们也希望金融部门继续坚持这个好的做法,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要向产业扶贫项目倾斜,要向易地扶贫搬迁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7

      现在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很好,我们有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还有扶贫金融债,每年都会有过万亿金融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脱贫攻坚直接相关的一些项目。我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搞产业缺启动资金的,给扶贫小额信贷支持,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金融机构按基准利率放贷,县建风险基金,扶贫资金全额贴息。我们做了多少呢?2014年制定政策,2015年放贷1100亿,2016年放贷1700亿,2017年放贷1500亿,2018年近1000亿,加上今年已经累计放贷5500亿,现在已经按期还贷2600多亿。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机构发放了1000多亿中长期贷款。金融部门是生力军,是立了大功的。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2:17

      刘永富:
      金融扶贫在这次脱贫攻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生力军。中国以前的扶贫投入,在党的十八大以前,扶贫资金是很少的,而且主要是财政资金投入,金融资金很少。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8

      成都广播电视台神鸟资讯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扶贫金融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扶贫力量、加大资金投入。想问一下刘主任,今年在金融扶贫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扶贫,您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将会加强哪些沟通?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8

      你要说一点影响都没有,那也不实事求是。首先,贸易摩擦多了,对两国经济的发展会有影响。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有了影响,那对脱贫攻坚也就会有影响。现在主要的影响在什么方面呢?一些企业岗位可能会减少,会影响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务工。但是对这类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来弥补。现在脱贫攻坚的办法多得很,不在沿海务工,我们可以就地发展产业。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就是必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能让它影响到我们任务的完成。你要相信,我们中国有这个能力,也是有这个办法,我们办法还是多多的。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7

      刘永富:中国有能力解决中美贸易摩擦

      刘永富:中国有能力解决中美贸易摩擦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7

      刘永富: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不会影响,也不会说拖到2021年。中美贸易战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吧?有一点摩擦也是很正常的。反正我们是不希望打贸易战,但是贸易中间有一些摩擦、有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都亲自出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磋商,我们希望问题得到解决,也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7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今年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年,可是近来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而中美贸易战也带来了一些影响。请问,实现上述目标的进度是否会被拖慢?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6

      第二个特点,要求不能问题清单反馈地方整改以后层层搞督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明确,问题反馈以后,三个月之内,中央部门和省市县不要再去搞层层的督查考核。现在问题还是发现比较多的,每年全国都要整改几万个问题,处分四五千人,当然也提拔若干人,表扬若干人。对考核好的,不仅要通报表扬,还要给予资金奖励,严管厚爱相结合,鼓励鞭策相结合。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6

      我们一年一度的考核工作,有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记者暗访、绩效考核这四项,再加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以及对平时发现的各类问题,都要汇在一起,每年都要把这些问题通报给地方进行整改。目前实地考核已经结束,正在汇总问题。这个主要是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情况,确实还有落实不到位的,要查贫困识别是不是准确,帮扶是不是精准,退出是不是保证了质量,群众满意度到底怎么样,资金管理使用到底怎么样。对这类问题,每年都要进行整改,今年我们又有新的措施,就是把考核整改和巡视整改结合起来,这是今年的一个特点。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6

      中央专项巡视主要发现了四大类问题:一是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贯彻精准方略不到位。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四是深度贫困问题突出。中央巡视是政治巡视,重点抓党委、政府和党政一把手的责任,抓有关部门党组、党委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方案,正在整改之中,4月底前要向中央提交报告。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5

      刘永富:
      这次脱贫攻坚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大家想一想,中西部22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这是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对脱贫攻坚进行专项巡视,也是到目前为止党中央唯一一次对一项工作、一个领域进行专项巡视。所以,这两个唯一和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都表示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表示了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六大体系里面有监督考核体系,现在又增加了中央专项巡视。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扶贫领域考核监督在不断强化,就像您刚才也提到了,包括中央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还有一年一度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工作,通过这些考核和监督,我们主要发现了哪些重点问题?整改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50

      刘永富: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

      刘永富: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9

      刘永富:
      第二,在当地留下一部分搞扶贫车间。县城的一些企业,像九十年代沿海的“三来一补”一样,在村里面建一些扶贫车间,让这些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地打工。现在全国有3万多个扶贫车间,有200多万人在里面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接近100万,这样又解决一部分。我们现在盖的小区,一楼二楼这些商品房都预留出来了,搞扶贫车间。像西藏拉萨有个“三有村”——“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搬了几百户过去,建了三个股份制企业,一个是养奶牛,一个养鸡,一个搞种植,而且都是股份制,盈利还比较好,有这样成功的做法。当然,搬一千万人这个问题,包括同步的还有大几百万人,怎么长期稳住,对我们还是一个考研,这个任务还是很繁重的,是个长期的任务,不指望一搬过去就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的,有问题我们慢慢解决。当然也不能太慢了,还得抓紧,那边等着吃饭呢。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3

      刘永富:
      首先,我们搬迁是有规划的。往哪个地方搬,不能一搬了之,搬了以后怎么生活要研究,首先计划要有。但是计划毕竟是计划,还有个实施的问题,所以有个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无非是两条:第一条,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第二条,培训务工。当然,搬迁以后老人看病、小孩上学很方便了,即使出去打工,也节省了路上的路程,所以好处还是很多的。但是,要出去务工,要就地发展产业,还是有个过程的。我们也有一些措施,比如东西部扶贫协作,沿海的省份富裕了,就要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支持西部。我们在西部省和东部省搞一个劳务协作,西部劳动力往东部送的时候,要多送贫困人口,有的是免费培训,有的是免费提供路费,有的是过去了以后稳岗,把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尤其把易地搬迁群众作为重点,这是送出去一部分到东部去。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2

      现在一搬到城里来,哪有那么多柴烧啊,也不能烧了,变成楼房了,包括做饭,用煤的都少了,用电、用气,用气他有恐惧感,用电磁炉,他们还不熟悉,还得适应。再比方说,他在山里上厕所,就是旱厕,回归自然的。搬到楼房里去了,不冲掉不行,他一冲一按,一毛钱、几分钱就没了,支出就比以前多了。所以,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包括一些生活技能都在变。更主要的是搬到新房子后,你的收入从哪里来?生活怎么解决?这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都很重视。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2

      刘永富:
      今年搬迁280万人,是什么意思呢?“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易地搬迁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个任务在今年要全部完成。们没有推到2020年,因为搬迁了并不等于就脱贫了,所以要有一点时间,搬迁群众要谋生路、生活。不搬肯定不行,在那个地方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年年扶、年年贫,一不扶又返贫。但是搬了,又有搬了的问题,这么大一批数量的搬迁,是个系统工程。从老百姓来说,他有个适应的过程。比如他在山里住着,烧柴,从10月份一直烧到来年的5月份,火塘不停。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2

      农视网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这对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但是同时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到了新环境需要找到新工作。请问刘主任,在帮助他们在新环境就业的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有什么举措?谢谢。

    • 媒体报道 中国网 11:42

      刘永富:
      这类情况确实有,虽然不是特别多,确实是有,用你们的话说叫“蹭热点”,因为中央重视,社会都重视,都参与,都做这件事情,大家都往上靠,想做事的往上靠,想引起注意的也往上靠。但是对这类问题,我们还是要有个正确的态度。总体上、主流上,大家做扶贫,还是真实的,认认真真地办事情。但是确实有些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自己的事,甚至借机敛财,搞一些其他的事情,有些地方借机举债,这些情况都是有的,要坚决进行纠正。特别是打着扶贫的旗号去敛财、违法乱纪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谢谢。

住手 , 网络出错了。
屏蔽举报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