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响中国——深圳启迪协信站暨GIIC全球创新影响力大会第一天上午的议程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观看。
宁振波:“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软件化的工业技术,软件定义生产体系,生产关系优化重构。”
宁振波:智能制造的核心是经济性。国人的思维是试图用技术解决管理问题。西方人的思维是全力用管理解决技术问题。智能化的意义在于从管理入手,让很多技术问题变得不必要。
接下来是中航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中航工业302所副总工程师宁振波先生为我们带来《三论智能制造基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主题演讲。
支点——领军企业产业对接平台的建立,为领先企业与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了一条快捷的通道,我们相信这条通道的搭建为它们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接下来是领军企业产业对接平台的发布仪式。HTC、凯捷集团、海创链、蓝色彩虹、富士胶片株式社会、伊藤忠商事株式社会、万向集团、匠新、三一重工机构代表上台进行发布。
陆犇先生:好的项目可以得到很多资金支持,而企业更需要的是产业资源。因此我们为创新企业提供的服务贴合需求,已经帮助多家企业获得巨大发展,包括在流程简化、成本降低、时间压缩上得到良好表现。
赵炜文先生:华大的产业发展关键词是research、manufacturing、bank,包括医院样本资源共享、测序仪研发、数据存储资源等众多能量,通过它们进行赋能。
罗宇翔先生:过去,我们访谈全球400余家企业后了解到,创业公司对获客、技术、商业支持需求巨大。因此,我们将在未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源。
杨林先生:中间层、应用层等层面的赋能模式不同,万向针对智慧城市、交通、制造、能源四大场景进行个性化赋能。
张弢先生:大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品牌上,均能为创新企业赋能,创业企业可以同大企业的各种场景相结合,与其分享生产链上的大蛋糕,是双赢的机会。同样,大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对小企业来说,也是十分具有价值的能量。
嘉宾主持人杨皓钧先生:大企业怎么赋能创业公司?
海尔海创链CEO 海创汇合伙人张弢先生:我们正在搭建人人创客的平台,从智能企业向平台企业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向新产业进行更多探索。
万向集团创新&创业总监杨林先生:大中小协同是核心话题,通过赋能平台构建,我们将开放更多共享场景。
波士顿咨询公司数字化创新中心总监罗宇翔先生:团队已与超过100家大企业,孵化出80余家创新公司。我们将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学习。
华大奇迹之光创投基金会合伙人赵炜文先生:在外接触到的机会,应嫁接于内部资源。
三一集团副总经理&三一创投总经理陆犇先生分享了三一集团目前的创新模式。
接下来为本次大会圆桌论坛一,杨皓钧先生作为嘉宾主持,与几位来自各领域内的顶尖嘉宾一起,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
“微漾将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内部资源共享问题。在技术开源、场景赋能、协同创新三种维度上推动项目实施。微漾作为大企业创新协同平台、领先企业需求发布和产业资源开放赋能的对接平台,起到支点作用,在未来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巨大支持。”
“小米过去投资了200余家企业,通过生态链“孵化矩阵”,将内部能力外部化。通过产业资源助推创业团队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大企业在未来搭建生态平台。”
“单一的模式难以覆盖个性化领域,大企业创新面临着挑战:复杂的组织结构、冗长的决策周期、高昂的试错成本、KPI的诱惑、新技术识别的难度……”
微漾新产业CEO&深圳科技倡导组织主席杨晧钧先生正在给大家作《创新的支点——大企业需要“小”作为》的主题演讲。他努力尝试着为初创企业提供一个连接大企业的机会。
小编get到了: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培育更持久的“双创”活力、更强劲的“双创”动力。
“腾讯为数百家企业赋能,从资金、技术、资源等多方投入,打造新的生态圈,亦能反哺主业。大企业的赋能机制在细节和模式上有着巨大挑战,他们想要发挥出战略性作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