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功发布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还将有“2019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的其他精彩论坛活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哟~记得来现场学习交流。
干货满满的项目发布结束了,相信大家也意犹未尽,发布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进行分享,与大家共同探讨创新的基本要素及如何进行创新。陈清泉认为,理念是创新之魂,创意是创新之源,人才是创新之本。在他看来,自由、开放、合作、包容的创新生态和氛围是成功的要素,想要打造这样的生态氛围,就需要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网络和大数据的支持。此外,他表示要通过院士经济增强地方活力,“所谓院士经济就是知识经济,也就是有效绿色利用资源,实现科技驱动,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地方的活力和积极性。”
最后一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陈蓉教授团队的《微纳米颗粒原子层沉积装备与应用》。微纳制造是衡量国家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该项目针对微纳颗粒表面包覆改性面临的精度不可控、易过厚、不均匀、不致密等“顽疾”,从理论、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始创新,可应用于锂电池市场、贵金属催化剂等领域。该项目提出多场耦合克服微纳材料内聚力的离心流化策略,保障了微纳材料充分分散表面覆盖处理后的固有物化特性;揭示离心压差补偿的动态包覆机理,实现了可控致密的均匀覆盖层制备;提出基于行星流化的微纳材料分散策略,国际首创行星流化原子层沉积装备,批量一致性达99%以上。
第九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康飞宇教授团队的《高安全性锌离子水系电池》。目前广泛应用的兼具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锂动力和储能系统,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的研发至关重要。该项目率先揭示了中性水溶液中锌离子在二氧化锰隧道结构中的可逆嵌入和脱出机理,为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发明了基于二氧化锰/碳复合正极的低成本、高安全锌离子电池,引领该方向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获得包括美国专利在内的发明专利10项,并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
第八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周远院士团队的《室温磁制冷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制冷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而目前制冷技术以气体压缩制冷技术为主,其制冷工质会造成臭氧破坏、温室效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一痛点,该项目研发出温磁制冷技术,利用固体磁制冷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熵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来获得冷量,颠覆现有制冷模式,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稳定可靠、可模块化的技术优势。
第七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范滇元院士团队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创制的关键氘代技术》。针对抗肿瘤药物价格高等痛点,该项目通过对现有药物氘代,可突破多数专利限制,从而实现自主生产。此外,药物氘代后半衰期延长,可降低药物毒性和减少给药频率,有助于解决部分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氘代药物技术方兴未艾,为设计高质量仿制药和研发新的高效抗肿瘤药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及早占领技术高地,加速氘代技术向新兴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转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第六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刘允怡院士团队的《愚公移山:智能外科手术4.0》。针对国内高新医疗技术落后的现状,该项目致力于通过尖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进行实时病变检测和分类,术前影像扫描三维重建深度,尺寸、远动和定位估算、模拟手术训练和规划等。该项目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及造影技术,革新内窥镜手术程序,实现程序优化,提高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从而使外科手术进入智能外科手术4.0的阶段,攻克国内的医疗大山,让我国在高新医疗科技领域领跑全球。
第五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李德仁院士团队的《基于亚米级定位共享电单车的智慧出行项目》。该项目通过在路口安装流量摄像头、为公交车及出租车免费安装亚米级定位设备、投放智能电踏车等方式采集数据,结合公交车、出租车以及智能电踏车的高精行驶轨迹,自动更新车道路网数据,联合构建“智慧交通实时处理系统”,并通过机器学习,结合车道地图实现交通仿真,为通导遥一体化做地面数据补充,也为城市交通疏导和建设提供参考信息。
第四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张景中院士团队的《网络画板》。网络画板作为移动的数学实验室和自主探索、动态演示的理科教育工具,是第一款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专业动态数学教学工具。该产品服务于中小学理科教学,利用互联网改变教育资源生成、传播、分享模式,助力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推动基础学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第三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陈星旦院士团队的《智能光谱快检+互联网服务云平台》。该平台是星创公司推进软硬件一体化的重要支撑载体,能良好地解决目前制约近红外光谱快检分析行业快速发展的数据获取、模型建立等问题。光谱快检产品分为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系列产品,食品质量系列产品适用于高效、快速、无损、定量分析样本的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多种指标,可广泛适用于多种谷物以及饲料、 肉类、面粉品质鉴定。食品安全系列产品则可同时检测包括农副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等食品中的大部分药物残留、非法添加物、毒素和重金属指标。
第二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陈锐志教授团队的《“音频+北斗”室内外无缝定位芯片》。针对智能手机室内定位精度低、信号覆盖范围小、成本高、室内定位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痛点,该项目通过世界领先的定位算法(3项世界冠军),打造拥有3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北斗”室内外无缝定位芯片,并争取在三年内实现产业化,为中国在物联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贡献核心位置数据技术支持。
第一个进行发布的项目是方滨兴院士团队的《天眼情报——隐匿网络空间情报分析》。当前,大量的网络黑客利用隐匿网络空间(如暗网、特种通信工具、区块链等)的高匿名性和虚拟性策划网络犯罪、实施网络攻击,给商业机构防范和化解在线业务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天眼情报项目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情报应用平台及新型商业模式,专注于隐匿网络空间情报侦测和交互式情报分析,以解决商业机构在线业务安全缺乏高附加值情报信息等难题。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在致辞中表示,东莞市科技创新活跃、产业配套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东莞市将以此成果发布会为契机,深入探索“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合作的新模式,让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在莞邑大地落地生根、培育壮大。同时,东莞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对接项目落地进展情况的了解和服务,并及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落地项目给予大力扶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首先进行致辞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他表示,科技成果专业化的工作并不容易,既需要产业资本的参与,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撑。而广东院士联合会将持续地致力于搭建重大科技成果的宣传推介对接平台,铺设“政府+政策”、“产业+资本”之路,为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发声发力。
2019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正式开始啦,本次发布会将有10个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发布,涵盖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多方面、多行业的成果,且多数是首次公开发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哟~
本届院士峰会出席院士专家超百名。目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潘云鹤院士等66位院士以及来自粤港澳的40多位顶级知名学者专家,如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创立最早的顶级国际会议)理事会主席、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澳门大学讲座教授陈俊龙等确定参会做报告或参与研讨。
本届院士峰会聚焦ICT领域,设置了七大板块14个专项活动。1)峰会开幕式暨特邀报告会;2)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峰会;3)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4)ICT系列活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端论坛;5)院士行系列活动——院士专家湾区企业行(院企联合攻关对接)、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6)特色活动——院士专家早餐会、湾区城市对话、湾区青年科技论坛、湾区之夜;7)参观考察。
15:00正式开始的亲
有态度网友0fYYMC
几点开始?
很多嘉宾项目及观众们都已经早早来到了现场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精彩内容尽在今天下午15:00至17:30,线上的朋友们可以随我们直播的镜头实时关注。
坚持“一二五六”总体思路。本届院士峰会将坚持一个核心“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高端引领、服务地方”两大原则,融“决策咨询、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政产学研金介”六方代表共同参与。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旨在搭建有影响力的成果发布平台,重点梳理院士专家及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承担的973、863重大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进行发布,促进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媒体及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