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大湾区资讯,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最后进入交流互动环节!参会的政府工作人员、科研团队、科技企业、投资机构、银行进行互动交流,就路演五个项目的详细情况进行充分沟通,包括项目的估值、成长性、前沿性、市场推广策略、产品性能、商业闭环、融资需求等内容。在场的几十家投资机构有很大的兴趣进一步对接和跟进。未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也将继续跟进项目的情况,推动投资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对接,为科技企业发展、项目的转化助力。
田翔教授介绍,电子听诊器及远程听诊系统项目致力于研发电子听诊器实现心肺肠等体音信号的采集与数字化的实现,并通过配套APP软件实现体音文件的储存、回放和上传功能,建立远程听诊服务平台可提供医生的远程诊断和多专家会诊。现已和多家三甲医院、互联网医疗机构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并获得多项相关技术的完全知识产权。未来还将通过对体音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实现智能诊断的功能。
第五个路演项目是电子听诊器及远程听诊系统
路演主讲人:华南理工大学田翔教授
项目介绍:该项目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田翔教授团队,可用于集中隔离点患者或家庭隔离患者的听诊。听诊器与手机采用蓝牙方式实现无线通讯,医生可在隔离病房外听取患者体音信号。手机还可将体音信号上传远程监护中心,方便居家隔离患者实现远程听诊。
据廖总介绍,柑橘柠檬中富含柠檬苦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其他有益生物活性。柠檬苦素和柑橘黄铜和成品具有抗哮喘化痰、软化血管、消炎抗病毒、抑制癌细胞成长的功效。冠清柠TM-柠檬苦素+柑橘黄酮口服液目前是清远市“新冠肺炎防治技术和产品应急攻关”专项(第一批)立项项目,在疫情期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莱檬生物团队包含多位博士生导师,计划引进日籍专家博士,后续研发力量强大,将会陆续推出新的产品。
第四个路演项目是冠清柠TM-柠檬苦素+柑橘黄酮口服液
路演主讲人: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劲松
项目介绍:该项技术是由华南理工大学齐军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廖劲松团队全力攻坚,研发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治疗技术产品,并应用于新冠肺炎后续肺部治疗和病人的康复治疗,减少呼吸道和支气管感染,抑制多种肺部炎症疾病。
第三个路演项目是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路演主讲人:华南理工大学王振民教授
项目介绍:该项技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据王总介绍,原油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相比于传统使用的吸油毛毡,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的吸油率更高、吸油速度更快,适用于多种油类,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并且根据应用情况改变产品的定制形状,保质期较长。
生物基皮革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经济,生物基材料具有多种应用优势: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加工绿色环保、植物原材料可再生、可降解可堆肥、减少石油依赖等。
第二个路演项目是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2)“绿艾可(LVECO)”纯素皮革
路演主讲人: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王习文
项目介绍:该项成果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立足于造纸工业的原料和技术,致力于绿色、环保、高效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专业的市场推广团队。
任娇艳教授表示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住院患者和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偏高,而临床营养支持率极低,因此国民临床营养支持市场缺口巨大。通过团队的研究发现,维嘉白精准填补了提升免疫力、改善预后类特医食品的空缺。在新冠期间,团队的临床口服营养品缓解了一部分海外地区的医疗用品紧缺压力。从宏观市场需求上看,适合中国人群的特医食品种类缺乏,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增速高、增长空间巨大。
第一个路演项目是具有类血液蛋白制品功能的短肽类临床口服营养品
路演主讲人: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教授
项目介绍:该项成果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教授团队,其研发的小分子肽类营养支持品,来源于纯天然优质食物蛋白。为各类患者特别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提高蛋白质供给,降低并发症率和住院天数。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重磅环节,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及与投资机构的互动交流!
介绍嘉宾: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工业信息科 科长 赵庄辉。
赵科首先介绍了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的区位优势、运营模式、资源聚集、基地定位、四大功能区、五大服务平台等情况。五大服务平台包括:科技成果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科技成果发布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其中,天河基地享有的补贴政策涵盖办公场地租金补贴、活动场地租金补贴、绩效考核奖励、引荐奖励、产学研奖励。天河区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旨在吸引优秀科技成果和企业入驻,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希望未来更多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共同参与基地活动,共同为科技成果转化发力。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介绍。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 副总经理 李润才进行致辞。
李总表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是广东省重要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广东省重要的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广东省(除深圳外)唯一证券交易场所及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了各种特色板块建设,推出了“高校双创板”和“青创板”,为各高等院校师生和全国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路演培训、宣传展示、入驻孵化器、托管和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已有超过4000个项目或企业成功注册展示,成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其中在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方面,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共同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定位于服务全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前景的项目以及相关实施企业的特色平台。通过企业或项目注册展示、融资交易等服务的创新,着力引进更多具备产业资源或政策优势的投资方,引导高校或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高校科研工作者走向市场,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率,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孵化储备优质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副主任 葛瑞明进行致辞。
葛主任在致辞中讲到,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双一流”A类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华工一直以来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发展理念,多年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学产研一体相结合的常态化的开放办学模式和服务企业的优良传统。华工愿意将更多的科技资源导入企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局长 宋爱平进行致辞。
宋局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的关键一环,是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最新印发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天河是华南知名的科技强区,拥有高等院校29所、科研机构58家,数量全市第一;2019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9项,分别占全省的39%和全市的51%;技术合同交易9364项、成交额450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市第一。
接下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副巡视员 梁加宁进行致辞。
梁局讲到,2018-2019年,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的“广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共举办了23场,发布项目超过2000项,参加路演对接的项目150余项,参加对接的企业、机构超过1000家次,会后有进一步对接的成果80余项,并且有多项成果已成功对接并达成合作。广州市科技局现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对接标杆品牌,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转向现实生产力。
第一个环节,由广东省科技厅 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 叶超贤进行致辞!
叶副处长表示,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出台后,广东省积极强化与上位法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以广东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着力催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参与今天活动的领导与嘉宾分别有: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副巡视员 梁加宁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 叶超贤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副主任 王厚华
广州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 处长 韩艳红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局长 宋爱平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副主任 葛瑞明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 副总经理 李润才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董事长兼总经理 秦海鸥
参加本次线上项目路演的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教授代表们,排名不分,他们分别是:
华南理工大学齐军茹教授、任娇艳教授、王振民教授、王习文教授、田翔副教授和广州莱檬生物科技的廖劲松董事长
欢迎大家参加【破茧成蝶添动力,振翅腾空耀新星——2020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云端精准对接会暨华南理工大学专场活动】,活动现在正式开始!
项目介绍五:
远程听诊可实现安全而有效的隔离就诊。华南理工大学田翔教授团队研发的远程听诊系统可用于集中隔离点患者或家庭隔离患者的听诊,保护医生不受感染。该听诊系统针对防疫过程中听诊条件恶劣、环境噪声大且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能有效滤除环境噪声,使得医生能在嘈杂的环境下听清楚微弱的体音信号。听诊器续航能力强,单次充电应可连续工作 4 小时以上,其频响特性和谐波失真度满足国家医药行业标准“听诊器(YY91035-1999)”的要求。听诊器与手机采用蓝牙方式实现无线通讯,医生可在隔离病房外听取患者体音信号。手机还可将体音信号上传远程监护中心,方便居家隔离患者实现远程听诊。手机和听诊平台均可录音保存,实现个性化文档管理。
项目介绍四:
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从事绿色、环保、高效新材料的研发与市场推广的科技型初创公司。公司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专业的市场推广团队。
公司立足于造纸工业的原料和技术,致力于绿色、环保、高效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目前已经完成主要研发工作,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的产品主要有:1)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2)“绿艾可(LVECO)”纯素皮革。
(1)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石油开采与油品使用逐渐增多,由此造成的溢油事故严重污染环境。当前,在油污清理中使用的吸附材料是聚丙烯稀油毡,具有效率低、成本高、不可再生等缺陷。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是以废纸、废木材等废弃纤维素原料,经过疏水改性工艺得到的吸附材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再生等优势。
该产品完成了中试研发,已经由公司向海事局、环保局、打捞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重点客户提供样品,以上客户均表示了强烈兴趣。
(2)LVECO纯素皮革
LVECO纯素皮革是一款完全以植物纤维和生物树脂为原料的新型皮革,原料可再生,可自然降解。同时,基于材料设计的原理,LVECO纯素皮革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皮革的柔软度、透气度、强度、着色性、可缝性等,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该产品已经完成了连续生产的试验,并与厂家合作制备多个成品(手提包、箱包等)。
项目介绍三: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项目介绍二: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相关产品潜在消费群体大,市场巨大。此外,随着COVID-19肆虐全球,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由于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引起分解代谢严重,因此提高蛋白质供给是重中之重。但由于临床上血液类蛋白制品(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医疗物资供应紧张,亟需寻求临床蛋白制剂的替代品。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教授团队研发的小分子肽类营养支持品,来源于纯天然优质食物蛋白。与注射营养制剂不同,该产品可通过口服途径,安全性高且可长期使用。本项目旨在:
1)用于低蛋白血症人群(如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胆系统疾病等)迅速提升机体白蛋白含量;
2)满足新冠感染患者对蛋白营养制品的需求;
3)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中长期营养干预,调节机体免疫力;
4)缓解临床对血液类制品需求供应紧张的局面。目前该产品已完成量产下线,且于疫情期间投放多家国内外定点医院。
项目介绍一:
基于柠檬苦素和柑橘黄酮类化合物对肺部炎症及损伤的修复作用和明显的抗病毒抗炎治疗作用,华南理工大学齐军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廖劲松团队全力攻坚柠檬苦素和柑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提纯应用技术,优化柠檬苦素和柑橘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规模化生产,从而获得了安全高效的柠檬苦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并以此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治疗技术产品--冠清柠TM-柠檬苦素+柑橘黄酮口服液,以应用于新冠肺炎后续肺部治疗和病人的康复治疗,同时减少呼吸道和支气管感染,抑制多种肺部炎症疾病。目前该口服液产品已完成量产下线。
活动流程:
14:30-14:45 领导致辞
14:45-15:00 运营单位介绍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
15:00-16:15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路演
项目一 具有类血液蛋白制品功能的短肽类临床口服营养品
项目二 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改性纤维素基吸油剂;
2)“绿艾可(LVECO)”纯素皮革
项目三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项目四 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冠清柠TM-柠檬苦素+柑橘黄酮口服液
项目五 电子听诊器及远程听诊系统
16:15-16:30 科研团队、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互动交流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对接标杆品牌,以成效为导向,通过构建更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及完善创新生态机制,探索形成全国领先、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广州为核心,汇聚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产业化,从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品牌。促进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转向现实生产力。5月20日(星期三)下午14:30召开2020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云端精准对接会暨华南理工大学专场活动,活动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指导,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省、市、区三级联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承办,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得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联盟,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南山科创基金,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以及广州科创学院的共同支持,旨在推动华工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一批已转化初创企业加速发展!因疫情时期,将通过线下路演对接、线上南方、网易直播的形式举办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