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网友们和小易一起,在线上参加中国银行公益系列讲座,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祝大家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如果对未来志愿方向不太确定、或者对报考院校没有把握,淘高考的肖老师及其他专家们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对一测评服务。详细的资费和联系方式在图片上哟,感兴趣可以与淘高考机构联系。
第二、报名成功后,请大家留存截屏,凭截屏可以在6月15日以后到就近的中国银行网点领取一份近三年在闽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图册,相信中行精心的准备礼物可以帮助到大家。
肖老师的回答干货满满,现在讲座也到了尾声,中行也为大家准备了诚意满满的礼物——
第一、在高考结束之后,中行还将举办第二场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讲座,目前报名通道已经开启,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识别我身后海报上的微信二维码,关注“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发送“报名”两字即可报名参加。
待高考分数公布后,只需在“淘高考”网站输入高考成绩及排名,选择意向的填报地区和专业,即可快速精准匹配“冲、稳、保”的院校及相对应专业,一键生成精准志愿填报方案,精准助力学子实现青春梦想。
大家弄懂了在备考阶段如何调试心态,但是,考试并不是高考的结束,填写志愿的过程也十分重要。高考过后,如何选择专业?也是困扰考生及家长的一大难题。选什么专业?这成绩能上什么学校?志愿填报书那么厚,网上的信息又杂怎么办?志愿应该怎么填?重重难题让大家一筹莫展,淘高考“状元卡”来了!一键解决上述难题。
第四个问题:网友提出,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福建专区有淘高考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其中有一项是淘高考超级vip服务,具体是提供什么服务?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帮助吗?
肖老师举了自己身上的例子,自己当年高考前也失眠了,但是肖老师曾经的恩师告诉她,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对于高考的重要性,大家都理解,在考场上,哪怕三天不睡觉,在高考考场上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家长要做的是从细节上出发,并且告诉孩子失眠不要怕,缓解他的焦虑紧张情绪。
第三个问题:孩子最近状态很差,说不想读了,也不想参加高考了。好几天没去学校,不敢骂也不敢催,身为父母心理很着急,无能为力,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肖老师告诉大家,这种情况下,情景预演法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提前感受考场环境氛围。怕想上厕所的情况,那就在考前少让孩子喝点水。在预演的过程中,缓解焦虑情绪。
第二个提问:孩子一紧张就老想上厕所,还很容易在考场受干扰,比如旁边同学写得快,他会紧张慌乱得不行,请问如何排除这些外在干扰?
肖老师告诉大家,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孩子,可以借助之前提到的“焦虑密码表”,去解锁密码,转移孩子的焦虑注意力。去理解孩子,再解决问题。首先是态度上接受孩子、引导孩子。
第一个提问:高考倒计时,孩子每天都在进展复习,课时总感觉所学知识越来越糊涂,原来记住的定义、概念、公式等,在头脑里不那么清晰了,复习效率降低,进展不大,更加着急焦虑怎么办?
谢谢肖娟群老师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是互动环节,工作人员已经提前汇总了本周大家通过中国银行公众号报名时提出的问题,请肖老师进行解答。
肖老师祝愿各位学子都能金榜题名,马到功成!
如果在这样的情景预演中,已经有了缓解焦虑的预案,经过多次预演,在真正的考场就能够冷静解决。
肖老师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又简单的调整考前心理状态的方法,情景预演法,这是一种重要方式,脑科学研究,大脑是区别不清楚真实和幻想的。在脑中预演从进考场开始的每一个画面,让孩子体验每一个紧张的细节,在紧张的想象中,告诉自己放松、引导自己放松,能够帮助考生直面焦虑、重拾自信。
肖老师介绍了优化情绪的方式,和小易一起戳大图,仔细研究并实践吧!
肖老师提醒,当亲子之间关系产生裂痕,可能处于一种关系紧张的状态,家长甚至会产生,“我不要你这种孩子,你太让我失望了”这样的情绪,这种时候,更重要的是,去修复亲子关系,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这种情况下,家长再去骂孩子催孩子学习,那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张。
焦虑背后是什么信息呢?肖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一组对照表。您家宝贝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解决呢?家长们一起来参照一下吧!肖老师举例,当孩子的行为引起了家长的烦躁,家长要做的是,安慰孩子,再解决问题。
肖老师提醒,焦虑是一种保护机制,需要翻译。面对孩子的焦虑情绪,最正确的态度就是把它当做一个信息,去追问信息背后的完整内容,找出焦虑背后的内容。
那么,在备考阶段,孩子的焦虑都有哪些表现呢?肖老师介绍,头晕、烦躁、失眠、缺乏自信、注意力难集中和担心、恐惧等都是孩子可能出现的考试焦虑情况。
那么,如果做到更好的陪考状态呢?肖老师提醒,一是要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切记唠叨;二是不渲染考试的艰难和考试的后果;三是抱持平常心,营造自然、愉快的家庭心理氛围;四是减少亲朋好友的互访。
肖老师建议,在家长对孩子高考焦虑的时候,不妨做点什么,如帮孩子了解大学、专业,也是缓解孩子和自己的焦虑的过程。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视角和感受出发,表达理解和接纳,是肖老师对家长们的建议,在沟通中,真诚只和真诚做交换,家长只有从孩子心里出发,真诚沟通才能获得孩子的真诚表达,达到沟通效果。
肖老师也对陪伴的重要性做了介绍,提出了“我们和你一起”的陪伴方式。主动对孩子提出轻松的邀约,如出门散心、吃饭。
肖娟群老师还补充了“我能理解你”的分享沟通方式,家长用自己的压力与经历,与孩子做分享,沟通如何更好地缓解压力,但切忌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肖娟群老师介绍,在亲子沟通上,要采取一种“一致性沟通”,家长陈述客观事实即可,多用“看起来……”“听上去……”这样的表述,少传达主观判断,如“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表述尽量避免。
接下来,肖娟群老师补充道,不妨继续往下说,将“你打算怎么办?!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办?”这样的话,换成“要不你自己想想?然后告诉我你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纠正偏差。
那么,考爸考妈们到底要怎么说呢?如何换种方式,和孩子更好沟通呢?肖娟群老师建议,不妨“先连接再纠正”,如把“你们老师今天给我打电话,你到底怎么回事?”的沟通换成“老师今天早晨给我打电话了,她当着全班同学面前说你,我相信你一定觉得很尴尬。”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构建情感的连接。
沟通时,不要再带着“不要”了!肖老师提醒,在说出不要后的内容时,往往会让人设想出那些“被不要”的场景,往往会给予孩子负面的影响。
对于鼓励的方式方法,肖娟群老师表示,不少家长的鼓励方式错了,鼓励,要说对了才有用、适合才是最好。在接纳情绪方面,当孩子难受时,家长不要说“没事”、“没关系”;在加油鼓劲的方式也要注意,不要说“不要紧张”、“不要有压力”,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
肖老师建议,这30天家长要做的是——调整对孩子的说话方式:不要正面打击、不要说有压力的话、不要说负面的话、不要去比较。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家长们真的知道吗?肖娟群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我不想多说什么,爸爸妈妈永远不会理解我的”、“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就想跟他们对着干”……家长们真的懂孩子吗?肖老师总结道,孩子不和家长说话,往往是孩子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受到了打击。
肖老师表示,家长无意识的话语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这些表达,可能会让焦虑不断升级。当孩子说自己没考好的时候,可能心里想说的是:我很难过,我知道自己没做好,希望你能安慰我。
那么,有哪些话是在这个阶段,家长千万不能说的呢?肖娟群老师贴心地为大家做了总结。
肖娟群老师补充道,还有个最重要的建议,近年来出现了考生逃考的现象,父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做的是,只表达生活上的关怀,不再做学习上的要求。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30天,肖娟群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家长们,在这三十天倒计时里,核心目标是让孩子平稳顺利参加高考!要坚守核心目标,不要自乱阵脚。
肖娟群老师解释道,家长和考生存在互相“感染”、相互强化。
通过一组数据,肖娟群老师介绍道,有调查显示,考生的压力近七成直接来自于家长;同时,父母的心理状况也会通过感染、暗示、模仿等心理机制影响考生的情绪。90.4%的考生怕考不好使父母失望,也就是说,这些考生不是担心考试本身,而是担心考不好如何面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