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发布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请持续关注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的其他会场。
近两年来,该项目已自主成功开发基于新型超灵敏、快速响应和具有宽响应带宽的柔性触觉传感器。通过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创新,结合新的传感机理,实现了传感器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其压力分辨率在国内外已有产品中遥遥领先。可广泛用于智能机器人、航空压力测试、柔性健康监控和运动监测等。本项目将基于领先的柔性电子技术,以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智造能力,不断自主开发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灵敏高性能柔性传感体系,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能世界,做万物互联、生物集成的信息中转站。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老师带来的路演项目是《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
脑卒中、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形成血管性痴呆等缺血性脑血管性神经损伤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极高,但现有上市药物和治疗手段结果实在难于令人满意。本项目正是基于这一应用需求而展开的,利用中药原料和现代科技研究开发出一个具有脑靶向和促进神经再生2项关键技术突破,防治上述脑神经系统疾病有特别疗效的现代创新中药-—乌参醒脑滴丸。其成分明了、质量稳定可控、安全高效且作用机理清楚,知识产权保护完整、拥有10项国家发明专利。
广东药科大学贝伟剑老师带来的路演项目是《防治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乌参醒脑丸》。
柚皮苷片已经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研究。I期临床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定量药理学研究、剂量探索、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单次给药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柚皮苷药代动力学进食影响研究、柚皮苷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
柚皮苷是本团队从岭南道地药材化橘红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有效单体,除应用于急性咳嗽、神经源性炎症介导的亚急性咳嗽(如感冒后咳嗽)以外,今后可以在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等多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面开展临床探索。
中山大学苏薇薇老师带来的路演项目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柚皮苷》。
项目建立了面向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的系列产品及技术,包括:液体活检高通量多元检测平台”,可在10分钟内同时完成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核酸的高通量分选、全自动完成细胞的标记染色及人工智能扫描判读;项目同时研发的肝脏肿瘤极早期预警试剂盒填补了肝癌预警检测领域的空白,可将高危人群的早期肝癌发现及诊断时间提早半年甚至1年,准确率超过80%。
王红阳院士团队带来的路演项目是《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应用平台》,由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陈磊老师做分享。
本项目针对角膜供体缺乏、现有脱细胞猪角膜基质适应症窄、胶原基角膜再生性材料力学等性能不佳的现状,从成分-结构-功能仿生设计原理出发,研发新型适应临床成分移植需求的角膜再生性材料。项目拟通过自组装、微纳加工等技术,调控材料有序结构;利用超分子相互作用、双交联网络等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突破材料一体化成型关键技术。
王迎军院士团队带来的项目是《非脱细胞基质类新型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个性化仿生构建及临床应用》,由华南理工大学任力老师作分享。
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神经保护等作用,IMMJNU-018 是从传统中药栀子中提取精制的一类藏红花素类成分有效部位,对抗老年痴呆症有明显疗效。本项目始于2007年,至今历时13年之久,项目由暨南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已申请国内和国际(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专利13项,其中获授权5项,实质审查8项,目前已完成药材来源、化学成分确证、药学研究、质量控制研究、药效学评价、药效机制研究、早期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
姚新生院士团队带来的路演项目是《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IMMJNU-018》,由暨南大学于洋老师进行分享。
接骨木中木脂素富集部位对松质骨和皮质骨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接骨木通过调节氨基酸和脂代谢发挥整体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本项目始于2004年,至今历时16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数据,为项目的继续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文章16篇,当前研究处于实验室向大生产转化阶段,正在进行药效研究、急性毒性、标准化提取和成型工艺、中试放大、质量控制、中试产品,为首个获香港政府支持的中药转化研究项目。
姚新生院士团队带来的路演项目是《接骨木活性部位抗骨质疏松新药开发》,由肖辉辉老师进行分享。
宋尔卫院士团队前期建立了一个基于10个乳腺癌干细胞相关miRNAs的多基因风险模型(10-miRNA RS),可用于临床准确预测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和辅助化疗获益,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的观察性临床研究验证了10-miRNA RS对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敏感性的预测能力,并籍此开发标准化检测试剂盒,用于临床提前区分出对术前化疗敏感和不敏感的人群,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制定。
宋尔卫院士团队带来的路演项目是《预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前化疗敏感性的试剂盒开发》,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龚畅老师进行分享。
接下来第二阶段议程是项目路演和对接,今天共有8个项目参加路演,每个项目的演讲时间限时15分钟。
现场为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十大创新成果颁奖。
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十大创新成果分别是:
1.乳腺癌生态学说机制和免疫治疗(宋尔卫院士团队)
2.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IMMJNU-018(姚新生院士团队)
3.非脱细胞基质类新型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个性化仿生构建及临床应用(王迎军院士团队)
4.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应用平台(王红阳院士团队)
5.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侯立安院士团队)
6.全自动高通量新冠抗体检测仪-CIA2800(赵宇亮院士团队)
7.碟式芯片系统及检测移动实验室(程京院士团队)
8.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柚皮苷(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团队)
9.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团队)
10.防治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乌参醒脑丸(广东药科大学贝伟剑教授)
组委会在本次活动筹备期征集并从中梳理了一批院士专家及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最新、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经过组委会的层层评选,选出了十大创新成果进行发布。
首先进行的是领导致辞及成果发布环节。先有请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常委致辞。
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IBT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在正式开始!
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之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搭建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平台,重点梳理院士专家、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及优秀企业代表最新、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IT)和生物科技(BT)领域跨界融合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发布,促进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