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期的科学防疫有新招,相信各位观众朋友们也受益匪浅,临近国庆,网友出行要加强自我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假期期间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若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疫情防控不可松懈!感谢两位嘉宾医师。
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营养膳食有哪些注意原则?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稳定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吃动平衡,保持血糖稳定。若目前居家活动比平时活动量明显减少,建议每餐可比平时酌情减少主食量5~10%(每餐少吃2~3口主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肥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量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建议每日饮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茶水和咖啡。注重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
4.消毒餐具需要多久?
对物品的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就不要用化学消毒剂。56摄氏度30分钟的热水就能够杀活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像餐饮具就可以尽量选用物理加温消毒的方式,建议开水煮10分钟。
3.长期带口罩容易长痘痘该怎么办?
痘痘、青春痘都是痤疮的俗称,是好发干青壮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因为这个病好发于面部,所以常常给大家带来困扰。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每天戴口罩,面部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皮肤潮湿造成细菌滋生,使痘痘加重。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注意面部清洁,如果化妆或者涂防晒霜的话,回家后要先卸妆,选择适合肤质的洗面奶在面部揉搓清洁,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
2.婴儿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风险,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口罩和脸型不匹配,还是会有风险。婴儿主要是以被动防护为主,就是说靠父母、家人、看护人的防护来间接保护孩子。
1.火车站、机场过安检需要取下口罩会被传染?
通过安检短暂取下口罩,一般不会被传染。在取下口罩时,建议与前面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与其他人正面相对。面部识别结束后黎记带上口罩。整理好个人物品,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许多朋友也有出行的打算和安排,但是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严峻形势下,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出行防疫得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外出游玩时不要前往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公共场所尽量不触摸公共部件,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尽量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与陌生人搭台食饭,不共用洗漱用品,带备多个口罩,准备洗消用品。
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吗?能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 一是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二是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三是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四是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五是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六是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日常佩戴口罩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呢?
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最好还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而且价格低廉。户外空旷的情况可以不用佩戴,4岁以下的儿童也可以不需要戴口罩。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那作为一线医疗人员,直面疫情,想听听钟医生对于市民群众日常防护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国庆节要注意少烟少酒,少外出,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要注意个人卫生,多通风,多用洗手液洗手,用“七步”洗手法。
简单就是9个牢记:勤洗手、戴口罩、掩口鼻、常通风、常清洁、少聚集、1米距、分餐制、勤监测。
接种完疫苗24小时不要验核酸,以免出现“假阳性”
打新冠疫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真实的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陪同家属和接种点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询问接种者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疫苗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接种疫苗后,仍需自觉遵守社区/农村防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在基础性疾病诊治过程中,要向接诊医生如实提供疫苗接种史。
哪些人不能打新冠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通常的接种禁忌包括:
对疫苗的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妊娠期妇女。如果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等症状,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
一定要打完全程吗?第二针可不可以不打?
一定要打全程。现有的研究数据都表明,只有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部接种才能产生比较好的保护效果,绝不能轻视第二针第三针的接种。
像我们现在身边的人很多第一针已经打了,还有第二针的问题。那我想问一下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吗?
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但是尽量不要混打。
为什么要等30分钟?因为一般的反应都是在30分钟内有反应,接种疫苗后的3-5天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咨询。
那长者接种是否必要呢?
老年人患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大,在接种疫苗前,要对自己的发病状况做个评估。如果基础性疾病处在稳定期,应该去接种疫苗。去接种点接种之前,要做好预约工作,避免长时间等待出现疲劳、紧张的状况。要穿比较宽松的衣服,这样便于接种。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要有家人陪护去接种点进行接种。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向接种医生报告,让接种医生有一个相应的判断。接种后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其他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相信很多群众同样很关心疫苗接种的问题?近期也是有两类人群开始加入疫苗接种的行列,一个是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长者。那么,我想问一下,未成年接种新冠疫苗安全吗?
现在国内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两类疫苗的安全性,事实上已经经过了几代人持续接种的证明。像我们的灭活疫苗,用的最早的是2月龄的孩子,我们的重组蛋白疫苗用的最早的是5月龄的孩子,它们都做过3期的临床试验,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大家可以放心。
国产疫苗会更加安全,个别人群现在可接种第三针。
新冠疫苗对变异株的有效吗?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百预防感染,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在现有疫苗可控的范围内。基于在境外大规模疫情国家开展的研究,例如在智利开展的一千多万人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科兴公司的疫苗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进ICU监护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护分别高达87.5%、90.3%和86.3%。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气溶胶传播距离较长,所以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有没发生变化?
没变化。仍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式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飞沫携带病毒,导致近距离接触人员感染,这是最主要的方式。 接触污染物传播,呼吸道飞沫、分泌物,污染了物体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其他人用手接触了这个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沾染上病毒后,通过接触自身口、眼、鼻被感染。气溶胶传播:特别在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如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颗粒,并在空气中悬停,其他人吸入就可能感染,另外,排出病毒的人离开这个空间,在一定时间内,空气中仍然会有病毒存,其他人进入以后会导致感染。
主持人:那么新冠疫苗是否对德尔塔毒株无效?
仝主任:现有研究和观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但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仝主任: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研究表示,德尔塔病毒传播率增加近100%,增加了一倍。传播速度也更快,因为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平均缩短了1-2天。过去潜伏期大概是5-6天,现在大概是4天多;过去传代间隔是4、5天,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可能增加疾病严重程度。在我国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未显示德尔塔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主持人:自7月以来,德尔塔变异株主导的疫情快速扩散至全国多个省市,大家好不容易放下的心又重新紧张了起来。特别是近期,9月23日,江门市报告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患者是我市从白云机场接转返江集中隔离的人员,在转运中,全程闭环管理,暂无对我市造成传播风险。截至2021年9月23日24时,我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9例。仝主任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德尔塔毒株有什么特点?
本次网易直播特别邀请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科主任医师仝金斋以及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医师钟景良来到直播间为大家答疑解惑。9月25日下午15:00小易与你们不见不散
百年再出发 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防疫有新招!
本次直播将于9月25日15:00举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