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祥和的美好祈盼。
在历史厚重的关中大地,流传着“有鱼有肉不算年,贴上年画才是年”的民间俗语。在不少老凤翔人的记忆中,迎接新年,不仅有火红的灯笼、对联和“震天响”的爆竹,还少不了祖祖辈辈钟爱的年画。每逢大年三十,老百姓都会请一对惩恶扬善的“门神”来看家护宅,贴几张浓墨重彩的年画增添喜气,以此破旧立新,迎祥纳福,祈求来年家宅和顺,平安吉祥。
2006年,木版年画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邰伟伟突然有了干劲。他开始四处学习走访,查阅相关的资料开始深入研究木版年画。2011年,28岁的邰伟伟从深圳回到凤翔,带着从外面学回来的经验和当下最流行的审美,准备在父辈传给自己已有的手艺上开始创新。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自始至今一直以家族作坊传承为主,南小里村的“世兴画局”就是凤翔中国木版年画中出类拔萃的一个。38岁的邰伟伟出生于版画世家,凤翔木版年画第十六代传承人,父亲邰江平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制作木版年画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