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为了更好地走好新时期长征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主办了“电亮新长征路”活动,组织媒体记者、网络名人、专家学者和红军后代等共30余人,搭乘纯电动汽车,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依次到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追寻红色足迹、观察电网发展。今天(9月9日),活动队伍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圣地——遵义。遵义也是“电亮新长征路”活动重要的一站,小伙伴们将在这里重温当年历史,激发新的活力。之前,队伍在广东、广西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还参观了电能替代、风力发电等项目,体验了地下巡线工作,考察了南方电网的精准扶贫,并与驻村书记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接下来,他们将在贵州、云南继续展开丰富的活动,包括:走访“乡愁”花茂村,探访红色革命遗址,参观农网改造、精准扶贫、西电东送等项目,体验腾势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等等,计划于9月13日抵达昆明,全程历时15天,预计总行程超过2000公里。网友们可通过南方电网官方微博、微信@南网50Hz 参与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完整的视频回放稍后会放出,欢迎大家观看。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啦,网友们可通过南方电网官方微博、微信@南网50Hz 参与南方电网“电亮新长征路”活动。再见!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红军在遵义也进行了休整,红军部队指战员获得了足够的食物,伤病员们也得到了更好地恢复条件。这段难得的休整,,红军伤病员的治愈率竟然还高达80%。
1928年11月份,由于战斗受伤、营养不良、缺乏衣物等原因,井冈山的红军部队有800名伤病员。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红军招募了很多十多岁的孩子进行训练,让他们学会照顾伤病员,比如给伤病员喂饭、洗澡等,他们还要观察伤病员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1929年,毛泽东又设立了一个可以容纳1000名病人的医院,医生们主要用中草药治病。他们经常使用的药材是黄连和金银花。猪油被当做凡士林使用,鸦片用于镇痛。医疗器械大都用木头和竹子制成,如镊子和病人的便盆。外科手术用缝衣针和杀猪刀来进行。
红军的第一所医院是毛泽东在1927年10月在宁冈建立的,它有4名医生,12名护士,和10多个担架兵,可以为40到50个病人同时提供医疗服务。药品和器械奇缺,主要用当地中草药治病。
所以红军自瑞金时代开始之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医疗动员和救护体系。红军还开办了制药厂生产西药,制作中草药,并建立起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学校。
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中央苏区的医疗领导者关注的重点是如何用人数较少的医护人员在恶劣的条件下挽救更多红军官兵的生命。为了扩充医护团队,红军动员中医医生和药剂师到传教士建立的医学院和医院中学习,有些特别优秀的医护人才,甚至被送到莫斯科学习医学。
他认为,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为参加长征的医护人员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中央红军医疗部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长征时期保持基本的医护团队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央红军应对传染病的措施非常得力。总而言之,中央红军的医疗团队的艰难却卓绝的医护工作是长征取得胜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美国中国近代史专家约翰·瓦特教授专门关注中国军事医学史,他在美国布里尔出版社(Brill)2013年出版的《战时中国的生命救护:现代医学如何在战争和瘟疫中重构卫生保健体系(1928-1945)》,是一部关于中华民国军事医学史的权威力作。他对于两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的中国军事医学发展的历史都做了详细的历史考察。
图为老年薄复礼。最让薄复礼感慨和惊讶的是,当时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普遍的吸食鸦片、赌博等现象,一些新参军的农民和被俘后参加红军的国民党士兵也染有这些恶习,但只要进入红军,经过教育和集中隔离戒烟,这些新战士短短2周就能戒掉鸦片瘾。
【红军小故事】传教士薄复礼在随红二、六军团行进的途中,虽然是囚犯的身份,但受到的待遇并不差,他在《神灵之手》中记述,红军中很多官兵,包括贺龙,都会拿毛线找他织毛衣。
随着接触逐渐加深,红军官兵对这些外国传教士的看法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双方一起聚餐、娱乐、交流,薄复礼则义务帮红军战士编织毛袜、手套和帽子,还给贺龙出生不久的女儿织了件小毛衣,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西南六省是中央红军长征主要经过的地区,六省的军阀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蒋介石对这些拥有实力而又非自己嫡系的军阀,既要笼络,又要排斥消灭。在蒋介石看来,红军长征是他扫除异已,扩展势力范围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地方军阀各个集团在红军突围、蒋介石严令堵截的形势下,意识到蒋介石一定会玩弄一箭双雕的伎俩。由此引来了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军阀激烈的明争暗斗。
在其所著书中披露了在上述期间国民党军阀之间的重重矛盾;披露了蒋介石利用围堵红军长征之机,削弱和蚕食地方军阀势力之用心。书中也反映了红军反围阻运用的战略战术,记录了红军征战转移不扰民众百姓之军纪。
1937年,胡羽高编撰《XX西窜记》,根据自己掌握的大量国民党高层往来的电文、照片、报刊摘要、书刊以及一些散落于民间的有关红军的文件、图片、照片等;撰写1934年—1935年国民党围追阻截红军长征的情况。
当时的红军官兵,对于来华传教的洋人多抱有敌视态度,但传教士们有可能提供一些经费和药品,以解红军医疗器械和药品极度匮乏之急。因此,红六军团要求薄复礼暂时不要离开红军,以帮助筹措经费或医疗用品。
薄复礼1897年生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此前父母生活在瑞士。1922年秋,受教会派遣来到中国,在贵州境内的镇远、黄平和遵义一带传教。 1934年10月1日,薄复礼和妻子由旧州前往镇远的途中,同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
《神灵之手》,是瑞士籍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在英国出版的一部回忆录,这是见证红军长征的外国人所写的第一本印象记。书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
运动战是一种军事作战方式,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著名战役有四渡赤水,青化砭、羊马河战役。
红2方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红军当年都是骡马部队,过江过河要比国民党军携带大量辎重的部队容易。
红军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之一二郎滩(资料照片)。
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
长征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及感人的故事,例如小学课本里读到的《金色的鱼钩》。而从长征主题的电影里可以看出,长征的路线中,穿过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而长征部队也跟少数民族结下深厚的友情。
1936年2月,王震在贵州省与苗族群众合影。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甘肃省会宁城西关,1936年10月9日、22日,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指挥部相继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为摆脱国民党军数十万重兵“追剿”,红军在云贵川地区展开了大规模较长时间的运动游击战,充分展示出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挥才干。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将此战誉为平生的“得意之笔”。
毛泽东战略指导艺术被称之为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奇就奇在间接战线,“以迂为直”的运用,迫使蒋介石作出错误的判断,以致接连失败。红军以战斗的胜利掩护逐段的转移,以转移来争取战场主动;并且凸显出善于夺隘、渡江和打骑兵的战术优势。
用“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道路,“打”则使敌闻风丧胆,“走”则叫敌望尘莫及。红军以迂为直,善于以奇谋方略调动敌人。即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防御而进攻,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以高度的灵活机动,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遵义会议后,为摆脱国民党军数十万重兵“追剿”,毛泽东一改 “左”倾错误领导者在“洋顾问”李德的支持下所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分兵把口”“六面出击”“短促突击”以及用阵地战的死打硬拼来对付敌人的围剿的错误呆板战法,指挥红军充分发挥运动战的优长,正确处理“走”与“打”的关系,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战争奇观。
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确立了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由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后据准确考证,中央红军过前三道封锁线损失2万人,整个湘江战役损失3万人)。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隔断在湘江东岸,全军尽没。红8军团第21师完全损失,第23师严重减员,整个军团不足2000人,被迫撤销建制。
第四个因素主要表现在:(一)将中共及红军的前途与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结为一体,确立北上建立抗日基地战略方针;(二)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确立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的指导地位,恢复运动游击战战法以制敌。
毛泽东吸取了英、德、法等诸多国家军事家以及列宁等人的军事理论,在理论层面要高于当时国民党军校学生的水平。
红军长征胜利的第四个因素是创新性军事理论的结构性优势:中共中央及红军在长征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确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地位,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广西省界首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