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和市政府新闻办联系,后续进展我们也将及时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辛苦了。
【柳波】同时,我们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白名单”五关互认机制,对纳入各地方政府确定的“白名单”企业,由五地海关共同给予通关便利,支持“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持续巩固区域产业集群优势。
【柳波】三是采取临时性监管措施。对上海市复工复产“白名单”内的集成电路企业开展评估,对符合要求的进口光刻胶临时免予抽样送检;对冰鲜水产品、水果、肉类、巴氏杀菌乳、婴幼儿配方乳粉等民生物资动态调整抽检比率,保障重点物资尽快投入生产和保供。
【柳波】二是优化监管模式。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全面推广实施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口岸和属地查验协同,进一步降低口岸开拆带来的质损风险。对进口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在通关过程中不再逐批审核卫生证书原件,对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实施优先查检及“5+2”预约查检,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柳波】一是做大“绿色通道”。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全产业链开通“绿色通道”,将便利化措施的惠及范围从重点企业扩大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商品覆盖面从制成品扩大至原材料、中间品及相关制造设备。对新冠疫苗、治疗药物及其他防疫物资,加快办理卫生检疫审批等手续。同时,与特斯拉、上汽集团等重点“白名单”企业建立“一对一”关企联络机制,叠加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汇总征税等改革措施,助力跑出通关加速度。
【柳波】谢谢你的提问。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一直是上海的重点产业,也是下一步外贸保稳提质的战略支撑。上海海关将从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
【经济日报】刚才提到要推动重点产业尽快达产,对于上海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海关如何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便利化,又是如何助力企业提升产能的?
【吴伟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城中村”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优化社会面管控,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二是强化动态预警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三是科学精准流调溯源,做到应查尽查、应判尽判;四是加强环境整治与消杀,确保应消尽消、不留死角;五是引导做好个人防护,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吴伟平】四是抓“四保到位”。做好保供、保医、保药、保方剂工作,累计全覆盖发放大礼包100余万人次、发放中药干预方药45.2万人份。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加强托底保障,畅通就医绿色通道,优化代配药服务。
【吴伟平】三是抓“四公治理”。关闭公共厕所,发放7.7万个便携式马桶入户,安排错时使用公用厨房、公用水龙头,每次使用前后做好消杀。同时,加强公共环境消杀,对村口、快递收取区域等重点区域加密消杀频次。
【吴伟平】二是抓“四应四尽”。在疫情高峰期,对所有城中村开展每日核酸筛查,优先保障单管资源。对疫情严重的城中村,加做早晚抗原筛查,逐一追踪漏检人员。坚持现场流调、判密,重点排查同屋、同住、同院人员和邻近的握手楼住户,抓紧转阳转密,落实应转尽转。
【吴伟平】4月19日,浦东新区成立城中村专项工作组,推进城中村疫情清零攻坚工作,新增阳性人数逐步降至个位数直至清零。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四级网格”。建立“村-片-块-户”四级网格体系,将72个城中村划分为1904个单元,预留生命通道、配套消防设备。发动街镇和社区工作人员、市区支援干部、公安、城管、特保、志愿者等共8600多人,综合运用技防人防手段,加强村口盘查、周边巡查、村内严查,严格落实足不出户。
【吴伟平】本轮疫情以来,浦东新区疫情相对高发“城中村”有72个,共23.3万人。这些“城中村”,老旧住宅比较多,人口密度比较大,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比较差,共用厨房、卫生间现象非常普遍,存在较高的疫情传播风险,是浦东新区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澎湃新闻】“城中村”是防疫一个难点,浦东新区在这方面管理上的难点有哪些?目前进展怎么样?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如何继续巩固防疫成效?
【赵丹丹】希望市民朋友继续配合支持疾控流调和疫情处置等工作,如实准确提供相关信息,及时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更快地阻断疫情传播。这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也是为上海尽快恢复如常生活作贡献。
【赵丹丹】三是需要落实一个“管”字。从严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首先做到“应转尽转”,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第一时间与市、区转运部门联系对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完成阳性感染者转运工作。对于已排查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最大程度阻断传播风险。对于涉及的重要场所或重点区域,及时开展风险排查和管控。同时, 结合环境检测、实验室病毒基因测序等,做好疫情溯源工作。
【赵丹丹】二是需要做到一个“准”字。依托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公卫、公安、工信的“三公(工)”协同工作机制作用,结合现场调查和大数据信息,综合分析、科学研判,排查活动轨迹,锁定风险人群,合理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做到“应查尽查、应判尽判、不漏一人”。
【赵丹丹】一是需要突出一个“快”字。社会面一旦出现阳性感染者,我们必须坚持以快制快,统筹协调“市-区-社区”三级流调队伍,接报后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2+4+24”工作要求,即流调队伍2小时抵达现场,4小时完成流调核心信息,24小时初步查清基本情况并完成流调报告。
【赵丹丹】目前本市正处于巩固清零攻坚成果阶段,虽然已实现社会面清零,但风险人群中发现阳性感染者的风险依然存在,“降新增、防反弹”压力仍然很大。 这就需要我们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上海电视台】上海16个区已实现社会面清零,接下去对于社会面可能出现的零星新增阳性感染者,如何开展流调等应急处置工作?
【柳波】四是针对疫情对长三角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区域内海关已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急难问题实施联合研判、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实现“白名单”企业五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互认,引导企业运用“陆改水”“陆改铁”和“联动接卸”等多种方式,加快跨关区货物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