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今天的直播到这就结束啦!下一期我们将会去到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下期不见不散~
前五位答对的朋友们记得关注“网易温州”公众号,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发送至后台,就能等待礼物的到达啦~
此次蓝夹缬之旅就要告一段落啦~即将进入我们今天的有奖问答时间!今天的问题就是“今天提到的与缸脉有关的对联是什么?”知道答案的网友们快快作答吧!
这幅长一米宽五十二厘米的作品名为《绀地树花双鸟鸳鸯图》,原作收藏于日本正仓院,由于制作复杂、难度极高,也是王馆长八年来成功复刻出的,他本人最为满意的一件彩色夹缬作品。
夹缬始于秦汉,盛于隋唐,元明时期逐渐失传绝迹。早在2015年,王馆长就成功复刻出首件名为《对马》的三色夹缬作品,并得过金奖,之后他又复制出《对鸾》、《八窠图》等四色夹缬系列作品,几乎每件作品都拿过大奖。王馆长表示,跟单色的蓝夹缬作品相比,彩色制作难度就高得多。
五彩夹撷,一定要5个颜色。
挂起来让布慢慢氧化,防止褪色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除了长条的布之外,蓝夹缬也可以制成帽子、衣服、包包等文创物品
靛青馆中的作品都是靛青染料所制
蓝夹缬博物馆,现有一千多件的藏品
彩色夹撷尝试十二次才逐渐清晰
传统是十七块板,十六个图案,染出来之后即为一套蓝夹缬。每一套蓝夹缬都是独一无二的。
工作人员进行染前处理,先放夹具再放布,重复操作
通过ph试纸来对数值进行测算
染缸发酵后的染液称靛白,养缸成为较为重要的后续工作,仔细观察尤为重要,遇到情况要逐一分析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调整缸的酸碱度,达到缸内染液的平衡。
温州蓝夹缬传统染缸以一字灶为格式,一组为8个,在染缸下面有炉膛,在冬季可以加热。
每次染缸结束都需要搅缸,将染液搅拌均匀
浸泡时长约5个小时
拆布环节,布上的图案都是有典故的
对布进行洗涤,使得染料更容易吸收,上色更均匀
将马兰的叶子倒入水渠,进行浸泡发酵
马兰上部分可以做靛青原料,下部分可以做成板蓝根
今天特别邀请到了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馆长王河生老师,带领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蓝夹缬的历史
直播正式开始~本期主播来到了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关注11月7日(星期一)15:00直播间,让我们一起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之精髓。
本期好奇研究院我们来到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带领大家了解蓝夹缬技艺的历史,体验蓝夹缬制作工艺。
“种蓝得靛,衣被乃染;雕花夹布浸,蓝白相与间。”此话说的正是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的夹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