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乡贤、各位来宾,今天的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成立暨助乡项目签约活动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今天的活动标志着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科创助乡项目已经全面启动。我们期待宿迁在汉的各位乡贤常回家看看,热情欢迎武汉社会各界朋友到宿迁旅游度假、投资兴业,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各位乡贤、同志们,武汉与宿迁虽远隔千里,但乡愁乡情将我们紧紧相连。真诚希望在汉的各位新老朋友能够进一步关注宿迁、了解宿迁、走进宿迁。我们将始终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与各界朋友共享富集资源、共享战略机遇、共享营商乐土、共圆创业梦想,期盼与大家共聚多彩绚丽西楚,共享宿迁发展红利,共谱合作共赢新篇。
发挥优势、加强对接,全力推动科创助乡。我们要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尽责于行,更好地扛起“凝聚乡贤力量,建设美好宿迁”的光荣任务。在科技创新新突破方面,我们要重点深化科创助家乡各项工作;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我们要重点推进“招商助家乡、建设产业链”活动。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联络联系乡贤,每月汇集汇总科创信息,建立常态化的科创助乡机制,引导广大在汉乡贤心系家乡,根据家乡所需,多渠道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和科创投资,积极推荐有投资意向企业到宿迁落户。
今天的活动既是乡贤驿站的成立会,也是“乡贤科创助乡”推进会。希望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紧扣科创助乡主题,以强化科创助乡为目标,凝聚在汉乡贤力量,找准助乡定位,细化措施、完善制度,充分利用在汉的科创、科研、科教、人才等各类优质资源,积极开展科创助乡、科教助乡、人才助乡等工作,形成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科创助乡运作机制。
坚定信念、精准定位,努力建好乡贤驿站。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是宿迁在汉乡贤的联络站,更是科创助乡工作站,承担着“凝聚乡贤力量、建设美好宿迁”的重要任务。建设好乡贤驿站,充分发挥驿站作用,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六年来,协会全面系统谋划、积极探索推进,通过弘扬乡贤精神、挖掘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六年来,协会坚持秉承“爱国爱乡、崇德崇学、立业立功”的宿迁乡贤精神,认真履行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传统美德、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能。在全市各县区、乡镇及村居分别设立乡贤协会和乡贤参事会,并在北京、上海、珠三角、杭州等地建立市外乡贤驿站。宿迁成为全国首个市县镇村乡贤组织全覆盖的城市;六年来,各级乡贤组织积极动员市内外乡贤,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着力开展“四双”活动,即“双助”(科创助乡、医疗助乡)、“双诉”(诉前调解、公益诉讼观察)、“双护”(义务护水、孝老护老)、“双传”(工匠乡贤传技、文艺乡贤传艺),形成了“123456”的乡贤工作格局:即:以“凝聚乡贤力量、建设美好宿迁”为宗旨;调动本土和市外乡贤两支力量;履行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传统美德、参与社会治理三项职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促进发展、坚持务实创新、坚持接续传承的四项原则;搭建乡贤道德讲堂、工匠乡贤讲习所、乡贤艺术团、乡贤助乡诊疗系统、乡贤书画委员会五个平台;开展市外乡贤科创助家乡、医疗乡贤医技助乡亲、农村乡贤义务护碧水、基层乡贤依法搞调解、工匠乡贤带徒传技、文艺乡贤文化振兴唱主角六项重点活动;六年来,协会严格按照“有德、有技、有功”“三有标准”发展新乡贤,注重乡贤的政治素养和爱乡情怀,将“助乡作用发挥”作为发展新乡贤的重要条件,努力打造一支爱乡助乡、乐于奉献的乡贤骨干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乡贤7586名,其中市内6330名、市外1256名。乡贤群体中,4711人是中共党员,862人获评全国(省、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感动宿迁”人物等,1583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工匠”“宿迁大工匠”等。
珍惜荣誉、担起责任,充分展现乡贤风采。乡贤自古是泽被乡里、教化乡民、涵养乡风的积极力量,由此形成的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尚贤”“重能”是蕴含其中的重要内容。
各位乡贤,同志们:
烁石流金,满目葱茏。在这盛夏时节,我们非常高兴来到英雄而又美丽的城市—武汉,举办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成立暨助乡项目签约式。受王益会长委托,我代表宿迁市乡贤协会,向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是宿迁乡贤协会换届后成立的第一个市外乡贤驿站,是第一个冠名“科创”的功能型驿站,也是在中西部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市外乡贤驿站。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成立是宿迁乡贤工作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向科创功能型拓展的重要标志。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是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好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发挥好乡贤科创助乡作用,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请宿迁市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乡贤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志明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请宿迁学院党委书记徐德为今天到场的迁引使者颁发聘书。大家欢迎!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为充分发挥宿迁在汉科教乡贤的资源优势,宣传宿迁、推介宿迁,助力宿迁学院的人才招引,宿迁学院决定聘请王公宝、胡守强、王嘉赋、钱红亮、张怀成、姜飞等6位同志为宿迁学院“迁引使者”。
下面,请宿迁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立新上台与周超明站长签约。
有请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市乡贤协会会长王益、宿迁学院党委书记徐德、宿迁市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乡贤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志明、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上台鉴签,宿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顾宇,宿迁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小雨,洋河股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福亚、宿迁市政府驻武汉招商局局长、招才引智局局长徐浩浩、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一级调研员、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顾问王先锦上台鉴签。
首先,请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站长周超明,宿城区区委常委、宿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秦永辉上台签约。
今天的推介活动,展示了宿迁合作的诚意和需求。为推动合作意向高效转化为具体的合作项目,也为更好的发挥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的科创助乡作用,经前期充分协商沟通,宿迁在汉科创乡贤驿站拟与宿迁学院、宿城区政府建立科创助乡合作关系。
下面,进行签约。
学校对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可申请直接评聘正高、副高职称。申请直接评聘高级职称人员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坚持以“优环境”聚才,确保人才“留得住”。精准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大龄单身等“关键小事”,妥善帮助103名家属在市内安排工作,89名子女在市内安排入学,得到了广大人才的广泛点赞认可,真正实现“一人来宿院干事创业、一家在宿迁舒心生活”。
“五大标志性成果”——
2020年6月转制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制改革的要求,在省教育厅、省教育工委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秉承“学校为家、学生为本、人才为要”“三为”理念,弘扬“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拼搏创优”“三创”精神,握紧转制改革“接力棒”,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夯基础、强内涵、促转制、守底线,学校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后发快进、整体提升的强劲态势。转制以来的工作得到了原省委书记吴政隆同志的书面批示肯定。具体体现为“五大标志性成果”。
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公办民营、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创建了宿迁学院。建校20多年来,作为宿迁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我校始终坚持“扎根宿迁、办宿迁大学”的发展战略,与宿迁同向同行、同步成长。
下面,请宿迁学院教务处处长陆海霞,介绍宿迁学院基本情况及合作需求。大家欢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方向:
产业链关键企业 半导体硅片精加工,传感器模块、智能微模块、晶硅片半导体分立器件、高亮度LED芯片
新能源产业招商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管理系统(BMS)等相关配套企业
新材料产业招商方向:
高性能玻纤材料、高分子膜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靹米皮革等新领域
医药健康产业招商方向:
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智能家用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运动配套产品、健康食品等行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