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衡水市委网信办主办、故城县委网信办协办的首期“我心永‘衡’之我是家乡代言人”网络系列主题活动于7月4日上午10时进行直播。“美丽故城我的家”的创作者王皎将带领各位易友以“千年运河第一湾 魅力故城展新颜”为主题,以第一视角带领广大网友朋友们游览故城!
水解意,人盛情,欢迎来故城。
本次“我心永‘衡’之我是家乡代言人”网络系列主题直播之“千年运河第一湾 魅力故城展新颜”到此结束!
卫阳楼得名原委有三,其一,故城位于卫运河之阳。卫运河位于山东、河北两省边界,具体指的是漳河、卫河在馆陶县徐万仓汇合后至四女寺枢纽的河段,即故城县域这段河流。其二,明朝邑人兵部尚书周世选,号卫阳,著《卫阳集》,其三,因清朝此处建有卫阳书院,也就是郑口第一小学的前身,故以卫阳命名。
早期的郑口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穿流,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天津卫之称。“三街五镇”中的“三街”指的就是一二三道街,其中,二道街全长520米~
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以展示体验运河商埠文化为主题,以明清风格为主,民国、欧式风格为辅的宜游、宜文、宜居、宜业的历史文化街区。
西牟村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治理的突破口,以“三小三大”为杠杆,利用小积分、小协商、小举动三个维度搭建起村民家门口的治理服务平台,托起村民们的“大幸福”。
故城县三朗镇西牟村实施农业生产“五位一体”(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青竹画材贴心的为“美丽故城我的家”的创作者准备了礼物,助力家乡宣传。
这些颜料大家有眼熟的吗?
青竹画材是“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员”,有固定的市场销售网络和稳定的消费者群。同时,它也是“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参与美术文化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和修改。
青竹始建于1987年,是美术绘画材料的专业生产厂家,属于国家重点扶植的文化产业。
园内还建有公羊寿民宿、村史馆、苏家祠堂等配套建筑。该园以董子文化研学为出发点,以打造独具特色的董子文化示范片区为目标,以董仲舒在董学村求学、治学、讲学的经历为主线,多维度、多层次提供文化研学、国风讲堂、汉服摄影、董学展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创村产、乡学生活等场景化服务,是故城县重点公共文化空间。
董学园依托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下帷讲学故地史实,设有繁露学宫、乐乎草屋、窥竹茶舍、容服馆、见贤斋、鸿儒食斋、青舍、教化馆8个单体场馆,核心建筑繁露学宫中间为研学课堂空间,周边设董子文化展厅,分为由“序言”“生平”“思想”“评价”和“结语”五个部分。
董学园
70多个“董”字
故城特色:甘陵春酒、龙凤贡面、郭庄煊饼、卷卷
大运河故城段。它南起建国镇辛堤村,北至夏庄镇西第三村,南北纵贯七个乡镇,64个村,是大运河流经县域最长河段。
故城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船型建筑,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作为大运河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按国家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标准打造,集服务接待、智慧旅游管理、全域旅游、大运河主题展陈、文创产品售卖、购物餐饮休憩等区域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
故城县旅游集散中心
2011年,郑口挑水坝作为河北省重要水利遗存之一,入围京杭大运河申遗点。2013年3月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郑口挑水坝保护展示工程被列入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要点。2023年,保护展示工程规划设计已经国家文物总局批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坝体实施加固维修,增设安防工程。
挑水坝呈“U”型分布在河堤内侧,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一至六号。坝体外侧砌青砖墙体,内侧素夯土。其中,三号挑水坝是坝中之坝,最有代表性,平面为菱形,迎水面为尖形,坝体迎水面上留有当年监测运河水位的高度标示,数字为青砖阳刻,分别为“1尺、2尺、3尺…14尺”,坝体南侧上方刻有时任县长杨敬桥题写的“抑息狂澜”四字,取挽狂澜于卫水滨,抑巨浪以护甘陵之意。
千年运河,奔流至故城县郑口镇此处,拐了一个长约5里的大弯,故城人称“运河第一湾”。六座挑水坝从西南到东北水流方向,座落于运河左岸。
挑水坝的历史可上溯至清雍正年间,因故城等段“向无堤岸 ,水涨漫溢”直隶总督李卫,上书朝廷后,号召民众在运河左堤“以工代赈,劝修民埝”广植柳树护堤。“两湾柳色”为明故城八景之一。每逢大水,智慧的故城先民,砍掉柳树,将树头、树身与秸秆结捆,倒挂埝间岸边,以减缓水流冲刷堤根,因其状如龙游在水,称“龙尾埽”。故城这种以埽治水的做法,雍正赞赏有加,号令在全国推广。
郑口名字的来历
郑口原称郑家口,相传元末明初有一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早期的郑口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穿流,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天津卫之称。
郑口运河大桥,一桥连接冀鲁,两岸鸡犬相闻,郑口大桥是连接故城与山东武城的交通要道,2011年、2018年故城县委、县政府在保持大桥原貌的基础上对桥面及栏杆进行改建,古朴与崭新的商惠桥完成交通桥向景观桥过渡的华美转身,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展示着运河明珠故城的独特魅力。
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劳动节奏,直接体现了船工们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情绪。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啦来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年运河第一湾吧!
本次活动旨在:聚焦衡水发展之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全方位宣传展示衡水儿女昂首阔步新征程、团结奋斗谱新篇的奋进图景。